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分享全球最佳教牧实践和资源
标题:
很有帮助的100个名词解释(教会历史)
[打印本页]
作者:
云飞
时间:
2013-3-29 16:33
标题:
很有帮助的100个名词解释(教会历史)
1革利免(
罗马,约30---100)
使徒时代以后的第一位重要神学家,强调使徒的传统,是罗马早期的著名监督,后为主殉道。
2依格那丢(
35---107)
安提阿教会第三位
主教
他强烈谴责当时流行小亚细亚的幻影派,在被押解赴罗马受刑的途中,曾写七封书信给当时的教会,信中满了诚恳的忠告和警戒,后被投掷于野兽厂而殉道。
3坡旅甲约
69年
-
156年
士每拿主教坡旅甲,直至八十六岁高龄殉道而死。当地方总督提出以咒诅耶稣作为释放的条件时,他回答说:“:“我做主的仆人八十六年,他从未亏待我,我岂可亵渎拯救我的主呢?”于是被施火刑而殉道。
4 游斯丁100---165
主后第二世纪著名的基督教护教者,对抗犹太教及异教者,其作品有《护教书》两篇。于165年在罗马殉道。
5 诺斯底派
为早期教会的异端,强调救恩可经由神秘的直觉或知识而获得。其基本概念是善恶、二元论,相信有形的物质是邪恶的,于属灵的世界是两相对立互不相容的。诺斯底派认为,属灵者是拥有真智能知识的人;救恩乃是借一种灵界的奥秘知识和真智能使灵魂从物质世界释放出来。
6 爱任纽
里昂主教,受教于坡旅甲。他写作的目的在于反驳当地流行的诺斯底派观念,他的著作颇负盛名,著有《反异教》及《使徒教义的证实》等。
7 马吉安主义
早期教会的异端,由小亚细亚的马吉安在144年创立马吉安派,他主张唯爱主义,因而拒绝旧约,且自立新约正典。此派于主后七世纪消亡。
8革利免---150年-约
215年
出生于雅典城,博学多闻的希腊哲学思想家,他用了哲学方式来解释基督教信仰,强调“道”的地位,对神学及其他宗教知识贡献颇多。
9特土良160--220
第一位用拉丁文写作的基督教作家,饱学多才,乃早期教会的护教家及神学家,其杰作为【护教辞】、【反马吉安论】、【驳帕克西亚】。其名言:殉道者的血正是教会的种子。
10俄利根185----254
生于埃及,为古教父中有名的教师,曾受教于革利免门下,为亚历山大教会长老,忠于福音,通晓圣经,但因遭反对他的人嫉妒而被放逐23年,在公元254年殉道,其著作有【基要教义】、最为后世赞赏的是“六种经文合璧”一书,这是一本将旧约希伯来文、七十士译本(当时最流行的旧约希腊文译本)和其他四种希腊文译本,分成六栏,顺序并列,如此比较和注释的著作。这种以缜密的科学态度,比较不同的圣经版本的异同,以求探究原文实义,并减少了抄写上的人为错误,实是奠定了圣经批判学的基础。
11居普良200--258
迦太基主教,主张在教会之外没有救恩,强调主教的权威。于258年罗马皇帝瓦勒良的逼迫年间殉道。
12孟他努主义
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弗吕家,一名叫孟他努的热情年轻基督徒,自称有先知的恩赐,称为新预言者,称世界的末日将临,基督将再临。他们主张严格的苦修生活,强调圣灵的工作,注重方言、异像、神迹。
13诺漥天教派
诺漥天本人为罗马的主教,由于拒绝接纳在迫害期间背弃基督的人再入教,与大多数教会领袖宽大的看法相违,从罗马教皇分裂出来。在公元250年发展迅速,为有别于其他教会,自称纯洁派。
14优西比乌260---340
被称为“教会历史之父”,任该撒利亚的主教,其著作有【基督教会历史】,【巴勒斯坦的殉道者】、【康士坦丁生平】、【教会神学】等。
15亚他那修296----373
曾是亚历山大主教的助手,以拥护纯正信仰著称,是著名的三位一体正统教义的辩护者。亲自参与尼西亚大公会议,攻击亚流派异端,他为真道的源故遭五次放逐,始终坚持三一论的父子同质,坚定地阻止异端主义在东方的传播,同时将东方的修道主义思想介绍到西方。328年被任命为亚历山大的主教。其著作有【驳异端】《论道成肉身》《反驳阿里乌派】
16康士坦丁288---337
公元312年,康士坦丁与马克森提作战,在险境中他看到天边落日之上有一十字架,且有记号“靠此记号就必得胜”,于是他采用此记号为军队的徽号。康士坦丁的军队在第二日米里维桥战役中得胜。康士坦丁成为罗马帝国的皇帝。自此他接纳基督教,停止对基督教的逼迫。313年康士坦丁颁布米兰谕令,免掉圣职人员的赋税,归还教产、订2012年7月26日 星期日为假期等,且召开了尼西亚大公会议,继任的皇帝保持康士坦丁的政策,教会因而大大发展。
17亚流派
此异端源自4世纪初亚历山大的一位长老亚流,他主张基督是最初、最大的“第一受造物”,在万有之上但他从属于圣父之下,与父并不同质,如此“子”只是名义上的神。亚流否定了基督的绝对神性,因而也否认了祂的救恩,尼西亚大公会议定此派为异端,但其影响持续了多年。
18尼西亚会议
主后325年在小亚细亚所引起的争端,清楚说明了基督的神性,肯定圣子与圣父完全同质,并发表了《尼西亚信经》。
19康士坦丁堡会议
在381年在康士坦丁堡举行,确认了尼西亚大公会议的结果,重新修订了【尼西亚信经】,且结束了三一争论,确认了圣灵的神性和三一教义。
20安波罗修340----397
生于德国,年轻时为意大利北部省长,后为米兰主教。他将庞大的家产分给穷人,勇于见证真道,驳斥异端,为教会有力的领导人物,是当时教会四大拉丁博士之一。著名的教父奥古斯丁也是受其影响。
21耶柔米347---420
为早期教会的教父和学者,推行禁欲主义思想。他通晓希伯来问,将圣经从原文译为拉丁文,即武加大译本,此拉丁文译本风行欧洲数百年。后世诸国的方言译本都受此影响其大。
22奥古斯丁354---430
北非著名的教会领袖,是中世纪教会哲学之鼻祖、最出色的神学家、古代教父之一。生与迦太基附近,母亲是敬虔的教徒。公元386年受聘于米兰为修辞学教师,在安波罗修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信主,虔心主道,后被按为希坡教会之长老,在公元395年成为主教,一生致力于牧养和教导,极力反对伯拉纠主义、多纳徒主义、摩尼教。他提出原罪论:人之始祖亚当犯罪,其子孙传此罪性不能自救,惟靠神完全的恩典才能得救,强调传统和圣礼。他的名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可算作代表作,包含不少哲学论述。
23伯拉纠主义
伯拉纠乃为四世纪英国的修道士。他极力反对奥古斯丁提出人类完全堕落之教义。否定人有原罪,主张人得救不是靠神主权的恩典,乃靠自由意志。在公元431年的以弗所会议中,判定伯拉纠主义为异端。
24以弗所会议
公元431年召开。解决有关基督之位格与神性的争议,判定涅斯多留派为异端;在伯拉纠主义与奥古斯丁派的争论中判定伯拉纠主义为异端。
25大利奥400---461
于公元440年为罗马教皇,是极为伟大的教皇领袖。他主张圣职人员要在道德上做信徒的榜样,过圣洁的生活。在451年迦克墩会议上,他提出基督有神人二性,被接纳。公元452年说服匈奴首领从罗马撤退 ,阻止匈奴人西进。455年在汪达尔人劫掠罗马城时与其首领协商,将罗马城的伤害减到最小,他将罗马教会提升至西方教会最高的地位。
26多纳徒派
主后第四世纪在北非兴起的分裂运动。其领导者为北非迦太基 分裂派的主教多纳徒。此派主张教会乃是圣徒的团体,曾经背道者不能被接纳,与背道者往来的人也成为不圣洁;只有毫无瑕疵的牧师主持圣礼方能有效;加入多纳徒派者必须重新受洗,他们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真教会。公元312年与大公教会分裂,因力争正统的缘故,造成负面的影响,与公元411年被正式定为异端,但此派维持到第七世纪被回教征服为止。
27涅斯多留主义
此异端起于主后五世纪。公元428年涅斯多留为康士坦丁主教,他否认玛利亚为耶稣神性的母亲,强调基督的人性。被定为异端而流放。跟随他的人将基督的神性与人性分离,否定基督本质上神性与人性的合一。此派在主后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中被定为异端。基督拥有完全的神性与完全的人性之位格的观点被再一次肯定。涅斯多留派于公元635年传入中国,称为景教,并有景教碑立于长安。
28欧迪奇主义
欧迪奇乃康士坦丁教会之长老,在431年的以弗所大公会议中反涅斯多留派,不过他提倡基督一性说,即基督的人性被神性完全的吸收,合而为一,成了肉身的基督只有一性,实际上反对了基督的人性,此派在451年的迦克墩会议中被定为异端。
29迦克墩会议
公元451年在小亚细亚的迦克墩举行的大公会议,解决关于基督神人二性的争议。确定基督的一位格与两本性并存,既基督是一位二性,没有混淆、没有改变、没有分割。
30奥兰治会议
公元529年,于法国南部的奥兰治城举行的大公会议。肯定原罪与恩典在救恩中的必需性,但避免使用极端的奥古斯丁主义。支持奥古斯丁论恩典的教义,反对半伯拉纠主义。
31修道主义及修会、修道院
主后3世纪,一些在信仰上热心的信徒意欲对上帝有单纯的委身,更专心的敬拜、默想、读经,远离世俗的缠绕,便隐退旷野独居生活,逐渐形成修道思想。特别是在第四世纪逼迫结束后,各种各样的人寻求遁世生活,在拉丁形成了有组织的社团形式,以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修道主义散布整个基督教界,开始形成了团体性的修会,如本笃会、两笃会、方济会与道明会等,各会都建立了许多修道院,中世纪修道院里,修士们昼夜向全能神祈祷赞美,过严谨的生活。他们抄写圣经、研究教父的著作、同时学习古典的哲学与文学,开展新园地开展饲养等,修道院对中世纪的发展带来极大的贡献。在中古晚期走向没落。
32大贵格利540---604
公元590年为教皇,四大拉丁博士之一,他开创英格兰宣教工作,使罗马教会的势力伸张到远方,以热心布道与关心教会音乐而闻名,他保护罗马教会免遭伦巴底人的入侵。大贵格利主张罗马主教的权柄超越西方全体教会之说法,建立教皇制度,其教义对后世的影响达五百年之久。
33伊斯兰教
创立人穆罕默德,自称在山洞默想遇见天使长得神启示。他自称为先知,著可兰经。公元622年与跟从者从麦加逃亡,是年为回教创始年。十年后教义充斥阿拉伯世界,并以剑传道。
34反图像之争
在
7世纪
以前,东方和西方的教会中,就充斥着
基督
、
使徒
、
圣徒
、和
殉道者
的
图像崇拜
。七世纪左右,“圣”的观念愈加流行,原本这些图像是为了纪念耶稣基督和一些的圣徒,激励信徒默想和效法他们的生活,其观念在东方教会根深蒂固。但是不久以后就变成了不合理的崇拜方式,甚至有人还用这些图像当做是一个守护神。在8世纪,东方的罗马皇帝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及除去所有的图像,主教长因为反对而被放逐,支持图像的人被定为异端而下狱、放逐甚至处死。西方教会反对东方的做法,后召开尼西亚会议恢复图像的使用但限制使用的方法。814年再起此争义,甚至多有人为支持图像的缘故殉道。反图像之争使东西教会的分裂加深,东方教会也因为政教冲突而减弱了教会的力量。
35 都尔之役
公元8世纪,欧洲面临极大的危机,回教的势力即将用武力吞噬欧洲。732年法兰克将军查理所率领的军队在都尔平原与回教大军相遇,竭力奋战,终于抵住了亚拉伯军队凶悍的进攻,击退了回教大军。都尔之役是回教泛滥的最高水位线,截断了回教徒的侵犯。
36卡罗林王朝
自公元751年是 统治法兰克王国的王朝。当时罗马帝国的边境出现了伦巴底人的入侵,教皇请丕平与罗马帝国的军队一同出兵攻打伦巴底人。若打胜仗则为丕平公开举行加冕仪式。丕平赢得胜利,且把所占领的伦巴底人的领土的一部分送给罗马教皇。教廷因为丕平所赠的土地而成为世俗的邦国,因为丕平的例子,被教皇加冕而拥有的王位便有合法性,在位的君王皆以教会的保护者出现。卡罗林名称的由来,是源自著名的君王查理曼大帝。他十年内出征超过五十次,推广教育、支持教会。建立庞大的帝国,成为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
37希腊教会
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因政治和神学上的分歧而分裂,产生两个对抗中心,东方教会以康斯坦丁堡为中心,西方教会以罗马为中心。东方教会的体系发展成东正教,定名为东正教会,或希腊正统教会。指东欧、希腊、俄国、叙利亚及其他斯拉夫国家的非罗马天主教教会。
38十字军东征
11-13世纪,基督徒为了从回教徒手中夺回圣地,自西欧挥兵多次出发东征,以期夺回圣地巴勒斯坦采取的军事行动,其中大小战役达9次,但最终耶路撒冷仍落入回教徒之手。十字军东征促进了城市发展和新兴产业,使商贸复苏,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沟通,自此西方基督教渗入东欧地中海一带,令各地人民思想上醒悟起来,也带来文艺复兴。
39拉特兰会议
1123年-1517年在罗马拉特兰宫举行的系列会议,建立了教廷与教廷法规的地位。其主要决定有:解决主教委任的争端;禁止神职人员纳妾;确定教皇需经过红衣主教的三分之二通过方可被选;确定《圣餐变质说》为正确教义等。
40法兰西斯1182----1226
意大利人,本是富商之子,在服兵役的过程当中看到贫病交迫的路人,从圣经受感立志抛下财富,跟从基督。他创立了方济修道会,服侍 贫病老弱,传扬悔改与上帝的国度
,追求完美的品格,虽终身清贫但充满爱与喜乐。
41经院哲学
于12---13世纪达到鼎盛,是中世纪末期最为显著的哲学发展,此种思想系统往往称之为理性与信仰之调和。是运用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在教会的 法典与信条上。西方和欧洲的学者希望将之前的片段思想做系统性的讲述,以了解真理的整个本相。从事这方面哲学思考的多是一些学者,且在修道院的气氛中培养出来的,便称为经院哲学。
42安瑟伦1033---1109
生于意大利,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英国坎特布里大主教,为经院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因其圣洁的生活、改良教会及神学著作而著名。他的著作有【神为何成为人】【圣灵的由出】等,他虽然未能写出完整的系统神学,但他的论述几乎包括大部分基督教思想。
43汤玛士•亚奎那1227---1274
出生于意大利南部的贵族家庭,五岁时便进入修道院学习。是天主教经院哲学派的巨擎,也是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神学家。其著作为《神学总论》,被视为教会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的主要目的是:1.显明宇宙的合理性。2.确立理性的基本。他是道明会修士 ,其言论成为天主教神学教训的根基,是构成天主教思想的关键著作。
44奥坎1300---1349
生于英国,为方济会的修士,中世纪著名的神学家及哲学家。为当代新哲学唯名论运动之领袖。
45神秘主义
注重与神直接交通、临在和联合的经验,有此取向的圣徒想要寻求一种可以描述的、直接的非抽象的与上帝联合的方式。他们认为万物之内闪耀着神的神性,追求为神旨意放弃一切,离开自己的意志,个人与神联合。神秘主义在教会的影响深远,其中多马肯培的【 效法基督】和后来的盖恩夫人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46约翰。威克里夫1330---1384
英国著名的布道家和改革家,牛津大学博士,为宗教改革的先驱。他反对赎罪券,圣餐化质说及教皇制,在大学任教神学期间,特别强调神学的权威。他呼吁恢复圣经在教会中应有的地位。提倡神的话在任何权威之上。他最先把拉丁文圣经翻译成浅白的英文,使神的道广传。
47文艺复兴
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思想与文化运动。由于对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学的研究,一些文献重新被发现。便大大带动了欧洲有关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和建筑学等方面的发展。在法语中此词有再生之意,便称为复兴。著名诗人但丁、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自然科学家哥白尼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人们以开放自由的心态探讨真理,圣经的地位受到重视。文艺复兴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的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48教皇被掳巴比伦1309---1376
主后1309年,教皇革利免五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的亚威农,教廷就留在亚威农直到1376年。前后共七十年。相继担任教皇的有七个人,都是法国人。这段时期在教会历史上被称为“。”。被掳是因为前后持续的七十年之久,正如旧约时代的以色列被掳到巴比伦七十年一样。“被掳巴比伦时期”更进一步削弱了教皇的权势。
49约翰胡斯1370--1415
波西米亚学者兼布道家,也是早期的教会改革家,因支持改教先锋威克里夫的教训,惹起罗马教廷之仇恨,至康士坦斯被判火刑而殉道。他力斥教廷违背圣经的做法,认为教会元首是基督而非教皇,只有悔改才得赦免,他也指出“教皇无误论”之谬误,赎罪券之无用。胡斯的追随者称为波西米亚弟兄会。
50大公会议主义
在1409年--1449年间,为改革教会和解决大分裂而召开的一连串会议。“大公会议主义”的理论在此期间被提出。其理论是:教皇虽是教会在地上的头,但大公会议代表整个教会,所以权益超过教皇,教皇必须服从大公会议的决定。大公会运用此理论与康士坦斯会议中解决了大分裂。
51康士坦斯会议1414
系第二次改良教会之会议,在1414---1418年,与德国的康士坦斯举行。旨在解决教会的分裂,改革教会并铲除异端。胡司便是这次会议中被判异端而殉道。
52依拉姆斯1466---1536
出生在鹿特丹,是最出色的基督徒人文主义者,文艺复兴时代的神学家。强调圣经的权威,编著新约希腊文圣经,并附上新翻译的拉丁文。这一伟大的事工使平信徒也得以研读圣经。他的博学和生命影响了马丁路德、威廉丁道尔等人。立下了日后改教运动的基石。
53马丁路德1483---1546
宗教改革运动的只要领袖,生于德国,1505年入修道院为修士。学习神学,后来在威登堡完成神学博士学位,同年被任命在大学中教授圣经。在此研读圣经的过程中和灵性经历的挣扎中,路德体认到因信称义的教义。宗教改革起与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威登堡教堂大门订上【九十五条】抗议赎罪券贩卖,揭开改教序幕。1519年在莱比锡与大公教会代表公开抗辩,质疑教皇的权威,坚持圣经至上,虽被定为异端但得国民支持。至沃木斯会议,路德拒绝撤回自己的立场,掀起改教浪潮。
54威廉丁道尔1494--1536
英国改教家,力主宗教自由,他支持因信称义,高举圣经权威。他深感神职人员对圣经的无知,现身翻译圣经,但因逼迫而流亡,与1526年出版英文新约圣经,发行数版。他被人出卖,以异端的罪名被捕,与1536年遭火焚而殉道。但是他劳苦的果效对后来英译圣经影响深远。
55威登堡九十五条
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因反对赎罪券贩卖发表著名的【九十五条】,钉在威登堡教堂大门以示抗议。表达因信称义的教义。九十五条成为宗教改革的第一步实际行动,揭开了改革序幕。
56莱比锡辩论会
1519年在莱比锡马丁路德与大公教会代表厄克公开抗辩,双方的分歧完全表露。厄克将整个的冲突集中在教皇的权威上。路德否认教皇无上的权威,认为教皇及任何大公会议的权威都无法高过圣经。厄克促使路德成为异端,此辩论成为路德与天主教决裂的开始。
57三大改革文件
莱比锡辩论会后,路德专心地把他所坚信的真理一一整理并出版。有三份文件最为著名,既【致德国基督徒贵族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这些文件日后震动了整个欧洲。在文件中,他放胆揭露批判了罗马的教义与弊端,他疾呼必须大幅度地进行改革,提倡高举圣经的权威,因信称义及信徒皆祭司等真理,指出因信称义的人享受在基督里的自由及事奉上的自由。
58沃木斯会议
1521年皇帝查理五世在德国沃木斯召开政教会议,路德被提于此会前。对教廷对他的指控提出答辩。他有最后一次机会收回他的立场而'悔改".路德在思考之后说:“除非我得到圣经的见证或清晰的理由叫我信服,否则我坚决信靠我所引用的圣经。我的良心以被神的话掳去,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事情,违背良心做事既不安全亦非正确。我无其他任何选择,我身在此,愿神助我,阿门。”此会议后路德在返回威登堡的途中被绑架至瓦特堡,实乃被暗中保护。沃木斯会议宣布路德及跟从者为非法份子。
59尼拜尔会议
当宗教改革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四次召开国会于莱茵河畔的尼拜尔,由于对外军事对抗的缘故,极需要德意志各王侯之帮助保持帝国的稳定。皇帝暂时接纳各王侯不同的信仰的立场。于1526年第一次尼拜尔会议决定,每一王侯都有权按照自己的立场决定其地区内教会的形态 ,就是说赞成改革的王侯可以在其地区公开建立马丁路德倡导的改革派教会。1529年第二次尼拜尔会议,皇帝要求改革的王侯放弃改教,于是德意志十四城邦的王侯联合签署一份抗议书呈给皇帝,签署者被称为“抗议者”,也就是日后所称呼的'抗议教"或“誓反教”。第三次与第四次会议分别于1542和1544年举行。
60奥斯堡信条
为宗教改革时期最重要的信仰告白。1530年由路德的同工墨兰顿拟写了【奥斯堡信条】,获路德的同意,提交给在德国奥斯堡召开的帝国会议讨论,虽然查理五世拒绝批准,但该信条得到当时德意志改教王侯和代表的支持,至今仍被路德教会接受为基本信条,它准确表达了改教的立场,清晰列出基督教信仰的内容,阐明天主教应予改革的七大弊端。
61慈运理1484--1531
瑞士改革家,乃苏黎世大教会之领袖。他采取比路德更为激进的方式改革,他主张神甫可以结婚并清除偶像、圣物、祭司制度和中央极权。将福音的真理解释清楚,带动了瑞士改革运动。他对于圣餐的领受与路德的看法各异,慈氏于1531年在卡伯尔战役中阵亡。
62信义宗教会
宗教改革之后,拥护马丁路德的教会,被称为路德会。由于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的圣经教导,故多称为信义宗。信义宗教会重视教义。主要的信条有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亚他那修信经、奥斯堡信条、施马迦敦信条。信义会、礼贤会、崇真会、路德会皆属信义宗教会。
63约翰加尔文1509-1564
为法国著名的神学家和改教家。1536年在出版了《基督教要义》,为新教辩护,解释圣经教义,将信仰有系统的表达出来,乃为改革运动中最出色的文献。加尔文在日内瓦进行改革,修改市政规条、编写崇拜仪式等,他注重品格的教育,提醒信徒注意在言语行为上彰显基督,致力于将日内瓦建立成合乎圣经的“圣城”。加尔文的改教影响延伸到其他地区,倍受逼迫的新教信徒大量涌入瑞士,加尔文对其中逃亡的领袖有深远的影响,成为16世纪中叶非常显著的改教人物。
64约翰诺克斯1505--1572
苏格兰著名的复原教改革家,曾在日内瓦受到加尔文的影响,在苏格兰建立首个英语世界的改革宗系教会,取消教皇的统治权,建立长老会。诺克斯主张圣经是教义的唯一权威。他著名的神学著作是【预定论】,强调神的主权和拣选。他非常注重崇拜,为崇拜而定制【教导手册】。
65改革宗加尔文派
自慈运理和加尔文等改教家衍生而出的教会,包括改革宗、长老宗和公理宗等,也通称加尔文派,是以加尔文主义神学为基础的教会。加尔文主义的基本原则是神的主权,强调‘选召和预定“其要义有五个特点:1人类完全堕落2无条件的拣选3有限的赎罪4不能抗拒的恩召5圣徒必蒙保守。加尔文主义的教会遍布全世界,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包括法国的预格诺派,荷兰的归正教会,苏格兰是长老会。
66亚米纽斯1560--1609
也称亚米念、阿民念。荷兰神学家,在接受严格的改革宗训练后,对加尔文主义有关神的主权、人的得救等相关题目提出质疑。提倡人的自由意志之重要,强调人在得救上的责任,他认为人可能拒绝恩典,也有可能失去所得之恩,其跟从者成为亚米纽斯派。
67重洗派
此派被称为宗教改革的极端派,反对婴儿受洗,主张唯有成年人了解信仰与悔改真意者方可受洗。然而大多数基督徒均认为婴儿受洗乃为至关重要的基督教圣规。“重洗派”是对此派的污名,指清楚得救后需要再一次受浸的信徒。极端者以武力倡导其主张,曾造成闵斯特惨案。
68门诺派
创始人门诺西门曾为荷兰的一位神甫,后接受重洗派观点,但反对极端的行径,追随者成为门诺派。他们强调浸礼、经历、主张教会乃是完全的属灵组织,不可与政治发生任何关系。门诺派各地教会独立。信徒半数在美国,宣教工作在非洲、印度尼西亚和拉丁美洲开展。
69圣公会
又称安立甘会,是英国国教的产物,由英格兰王亨利八世发起,他计划休妻却遭到罗马教廷的拒绝,达成所愿他借坎特伯雷大主教克蓝麦之助,迫使国会于1534年通过【最高法治权案】承认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领袖,英格兰教会由此独立,断绝与罗马教廷的从属关系,圣公会由此诞生,后至伊丽莎白执政时期,在罗马公教和基督新教之间采取温和的路线,拒绝教皇权威和其教义,在礼仪上保留了罗马公教的特色,使圣公会在其治理下不断稳固。
70天特会议
系天主教为处理内部分裂及宗教改革事务于1545--1563年所召开的系列宗教会议,会中拟定反改教运动计划且订立 成教条,为今日天主教之基本教义。此乃天主教对路德改的正式回应。天特会议对圣职人员的生活有所革新,严谨教牧人员擅离职守。强调学术水平和道德生活;在教义方面主张人的称义乃神人合作,好行为不可缺少;重申武加大译本的权威、传统与圣经并重,教会仍有解释的权柄;重申【圣餐变质说】、坚持七项圣礼等。
71清教徒
英国教会历史上倡导改革的一群,欲净化英国教会,将天主教的腐败一律革除,于伊丽莎白一世最负盛名,他们简化教会节期,重圣经教导,洗礼不划十架,受圣餐不下跪等。在教义上属于加尔文派。伊丽莎白女王因担忧此派危及统治,遂订“禁清教徒法”,教会激发出妥协和分离两大取向,后者脱离英国教会,17世纪移民新英格兰。他们对英、美两国的宗教、政治生活有深远的影响。
72浸信会
此派坚信婴儿洗礼不符合圣经,认为悔改归信必须在接受洗礼之先,正当仪式乃浸没水中,因而从改革宗分别出来。他们全都平信徒运动,注重地方教会的基本权威。其后会友于1611年左右在英国兴起聚会,创始早期的浸信宗教会,不断发展至今已在世界各地。
73乔治福克斯1624--1691
17世纪英国著名教师,贵格会【也称公谊会 】的创立者。三十岁便离家走访无数传道人,他主张内里真实敬虔,反对仪文、圣品和战争,强调圣灵的内住。因他力斥罪恶,为了信仰坚持与宗教和政治舆论抗衡,迭遭仇恨,数次入狱。但仍在大不列颠与美国建立了坚强的贵格会,影响深远。
74贵格会
此会由乔治福克斯创始于英国,注重'内心之光",强调内住圣灵向人直接的工作和说话,主张付上所有代价寻求真理,轻看功名爵位,反对战争、和平相处。人们称他们为'朋友们".他们公开反对国教,遭受逼迫,至宾威廉加入,在英王所赐给他的封地上有大量的贵格会友聚居在宾夕法尼亚。该教会坚决反对奴隶制,在美国南北战争前后的废奴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
75约翰本仁1628--1688
英国浸信会信徒、作家、传道者。曾为传道的缘故被囚12年,著有【天路历程】、【圣战】、【罪魁蒙恩记】等书,为基督教文学史上伟大的寓言家。他是一位蒙圣灵引导的神学家,他的讲道本于圣经,质朴而有能力,注重以基督为中心,将圣经的教导应用到生活中。
76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
兴起与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口号是“勇于运用你的了解力”。人们开始不再受过去的教条与传统的捆绑,从他们所靠赖的圣经、教会、政府的权威下脱离出来,重新了解人所拥有的潜在能力。认为昔日被传统所蒙蔽的,今日可以开启。如此而爆发的一场运动便是启蒙运动。学问的研究开始独立于神之外,宗教成为伦理生活的一部分。理性主义也在这一时期抬头,成为理性第一,对传统信仰抱怀疑的态度,进而批判信条,信仰与启示脱离关系而成为人内在的需要。
77三十年战争
随着天主教与新教的矛盾不断加深,波西米亚人民反抗奥国皇室统治为肇始,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而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战争,从1618直到1648年,被称为三十年战争。此次战争将欧洲的主要国家卷入进来,包括瑞典、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荷兰等国与德国各派系混战了30年。对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78韦斯发利亚合约
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在德国签订的一系列合约。其条约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地位平等;同意接纳不同的宗教立场,不因宗教而发动战争等等诸多内容。
79敬虔运动
17世兴起于德国路德派教会的运动,目的将新的活力注入当时沉闷的官方基督教信仰中。主张在理性上追求正统,生活上实践敬虔,有施本尔和富朗开等领袖。他们在家中设立热切的祷告小组、研读圣经,强调信仰要从每天生活中流露,远离世俗,追求更深的属灵经历。
80施本尔1635---1705
敬虔主义的中心人物,受英格兰清教及神秘主义的影响,在德国推行敬虔运动。他强调信徒皆祭司的身份,注重讲道要有造就性与启发性。
81亲森多夫
德国的宗教领袖,出身贵族。强调个人对基督的爱与忠诚,经历与主的团契。他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主护村”,收容遭受逼迫的莫拉维亚基督徒,并进行布道工作。其工作与思想对约翰卫斯理影响甚大。
82莫拉维亚的弟兄们
早期追随胡司的波西米亚弟兄,在地下状态中于莫拉维亚生存了100多年,经历了三十年宗教战争,衰亡之余而再生。从莫拉维亚逃难的信徒至亲森多夫所领导的“主护村”中,兴起不分宗派的敬虔聚会,经历圣灵浇灌,合一布道,发布普世宣教,其足迹遍及西印度群岛及格陵兰、亚洲、非洲、美洲。主护村迅速成长为18世纪基督徒复兴运动的中心。
83悦克斯1735---1811
被誉为“近代主日学之父”是英国一位出版及印刷商人,18世纪正值世界经济萧条,他目睹贫穷工人家庭无法提供给子女良好的教育及照顾,孩子沦为廉价童工或街头结党闹事。他忧心英国社会的前途发展,提供给这些孩童教育机会。于1780年,免费招收6--12岁的儿童学习,内容以认识上帝与学习圣经为主,且教导读书写字、道德观念及待人接物。后有教会纷纷响应主日学教育事工,逐渐引发英国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成为世界各地教会事工的重要一环。
84爱德华滋1703--1758
美国麻省 公理会牧师。至今仍被认为是美国最出色的神学家,著名的学者型牧师,是18世纪美国大觉醒运动的领导者。18世纪正值理性时代和物质主义的思潮,理性至上的浪潮对教会产生了冲击。爱德华滋将属灵生命与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以精湛的学养阐述教义,带给教会新的动力,他著名的讲道【圣灵将神超自然之光直接照彻人心】、【因信称义】、【落在愤怒之上帝手中的罪人】在信徒中引起极大反响。
85美洲大复兴
1734年爱德华滋的一篇讲道使许多信徒为罪痛悔而引起了美洲的大复兴运动,怀特菲于1740年访问美洲,将复兴之火挑旺,多人痛悔痛哭,对罪有深刻的认识并悔改,领受重生的喜悦,愿意全身委身与神。此复兴运动持续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86约翰卫斯理1703--1791
出生于英格兰,自幼受到良好的教导和属灵影响。英国18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神学家、牧师、布道家,他领导了英国宗教复兴,也是卫理宗创立者。他从1739年起开始露天布道直至他去世为止,52年间脚踪踏遍英国每一角落,尤其在各城镇、矿区、和新兴工业区,他讲道超过四万次。他带领的复兴运动,震撼英伦三岛,他在属灵方面的影响力,绵延数百年。
87乔治怀特菲1714--1770
18世纪英国著名的布道家,以巡回布道著称。他注重赦罪恩典和拣选,讲道大有能力,走遍全英国。1740年他在美洲促进了'大觉醒运动",对宗教和社会都有深远影响,助长了社会法律的改革和宣教运动。
88循道会{卫理会}
18世纪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约翰卫斯理与怀特菲等人主动关心大众,在各地举行露天布道会,吸引千万人悔改归信基督,过圣洁的生活。如此在英国激起传道奋兴之浪潮,成为大复兴运动,影响深远。因为牧养的需要,1784年开始成立百人议会,领导循道宗的运作发展,正式脱离英国圣公会而自立,成立循道会,也称为卫理公会。
89克里威廉1761--1834
英国人,原是鞋匠但热切求学,利用闲暇自学而通晓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和法文。后来成为浸信会的传道人,是基督教至印度的第一位宣教士。四十年之久传道与教书,在加尔各答大学任语言教授,为现代宣教运动之楷模。他将圣经翻译成27种印度土语。他在印度的服事激励了英、美各地成立各种国外差会,投入教会对海外的宣教工作。
90斐尼1792-1875
美国布道家,归主后放弃法律职业,热心传福音做见证,到处旅行布道,为19世纪重要的复兴讲道员,他的讲道热切而扎心,领人归主数以十万计。是北美洲第二次觉醒运动最后阶段的重要领袖。
91达秘1800--1882
英国弟兄运动的著名领袖和开创人,提倡脱离宗派建立符合新约模式的教会,在他推动下弟兄运动扩展至全欧及美国。由于此运动,是在英国的普利茅斯起头的,故人多称他们为'普利茅斯弟兄会".达秘一生不断写作、翻译圣经,但是因为排拒一圣经学者牛顿,其严厉执行教会的惩治,使教会分裂成'闭关"和"开放"两派。
92慕勒1805--1898
19世纪英国基督教弟兄会的领袖之一,在 布里斯托开办 孤儿院,在他的一生中总共照顾了超过10万名的孤儿,并以他的影响力,使得英国的流浪孤儿问题得到了根本上的改善。他以对上帝的信心和为他照顾的儿童提供教育著称。
93普世宣教运动
随着基督教国家海军势力的不断强大,交通技术开始发达,自克里威廉起,全球开始出现大规模的国外宣教浪潮。19世纪达到高峰,由以英、美、欧等地域的宣教士前往亚洲及落后地区。至19世纪末,每个宗派皆有直属的差传机构,一些超宗派的差会也随之出现,如中国内地会。出现了李文斯顿、戴德生、宣信等出色的宣教士。
94慕安德烈1828--1917
生于南非,乃著名的宗教领袖、布道家、多产的基督徒作家。注重祷告、与神的灵交深度。一生著有二百五十多种书籍,著有【住在基督里】、【谦卑】、【信息生活的秘诀】等。
95戴德生1832--1905
出生与英国,1853年赴中国宣教,并于1865年成立“中国内地会”,成为第一个超宗派的差会,全然认同中国人,采用中国衣着、饮食和生活习惯;经费以信心依靠神的供应,是19世纪“信心宣教”的模范,为后世带来广泛影响。
96司布真1834--1892
英国人,被誉为“讲道王子”。布道大有能力,吸引人归向基督。万人大厅座无虚席,当中既有维多利亚女王、格兰斯顿首相,也有妓女、小偷,不断有灵魂因他的讲道悔改而降服于基督。在英国家喻户晓。
97慕迪1837--1899
美国著名布道家,一生曾约对十亿人布道,他尤其重视主日学的工作。1886年他成立了芝加哥福音协会,训练基督教工人,包括教师、传教士和音乐家,能有效地从事宣教福音工作 ,创办了著名的慕迪圣经学院。
98宣信1843--1919
加拿大籍教师、布道家。强调'全球普传福音",是基督教“宣道会”的创办人,此会成为普世差传运动中心之一。他亦创办了“宣教士培训研究院”。并一生对基督教诗歌贡献良多,至今所传唱的【昨日今日直到永远】、【唯独耶稣是我信息】、【非我唯主】、【今要主自己】等皆是他的作品。
99爱丁堡国际宣教会议
教会皆认定普世差传是上帝的心意,各差会之间彼此看到联合的异象。于1910年在英国的爱丁堡召开此会议,目的是关心各宣教差会间的合作得以向非基督徒传福音,成为国际性的跨宗派会议。
100死海古卷1947
为世界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圣经抄本【旧约】,除了【以斯帖记】以外的旧约全书,全部内容都能在死海古卷中找到。此古卷出土于1947年,在死海附近的昆兰一洞中发现,故名为死海古卷。同时还发现了圣经注释,解经书及古代文献等,对于旧约文本的传递、研究和耶稣与初代教会时犹太人的思想、生活有极大的价值。
欢迎光临 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分享全球最佳教牧实践和资源 (http://niximi.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