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交流全球最佳教牧实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尼希米教会事工论坛——交流全球最佳教牧实践,促进各地教会健康成长!
查看: 40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门训与辅导] 《里外更新》读书摘要

[复制链接]

151

主题

3

听众

150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0:07: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这是一本广受好评的书,给我很多启发和帮助。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所以只能以读书摘要的形式与弟兄姊妹分享,希望于你有益!(以下的文字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键盘敲出来的,希望大家能仔细体会啊!)

书名:《里外更新》
出版:天道书楼有限公司
印刷:2002年2月第八次印刷
内容简介:本书带领读者进入内心世界的探索,帮助你更真实的认识自己,检视自己各种行为背后隐藏的动机,看清自己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从而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问题所在,进而成长改变。
作者:克莱布博士(Dr. Larry Crabb),圣经辅导学会创办人及董事,在全美各地主领该学会的研讨会,科罗拉多州基督教大学圣经辅导系教授及系主任。1970年获伊利诺州州立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在佛罗里达州执业十年。
目录:
第一卷 探视生命的内层
第一章 改变的第一步——探视内心
第二章 探视内心的困难
第三章 认识该探视什么
第二卷 我们是一班干渴的人
第四章 “人若渴了……”
第五章 活水的江河与内心的痛楚
第六章 体会内心的干渴
第三卷 为自己凿出破裂的池子
第七章 找错了方向
第八章 倔强的要求
第九章 揭露错误的方向
第四卷 由里而外的改变
第十章 勾勒问题的轮廓
第十一章 福音的大能
第十二章 生命改变的进程
结语 生命改变的代价


导言(P13
很多基督徒对信仰的误解:在这个堕落的今世里,信徒能过一个风平浪静的人生—— 一个完全没有家庭压力,或社会压力的人生,误以为有一种说出不来的喜乐,可以替我们消除一切压力、烦恼或困苦(注意,而不是,那种说不出在的喜乐可以支持我们度过人生的艰苦岁月)。人生当然有风浪,但他们认为基督的同在与祝福,能奋兴我们的内心,以致简直感受不到任何人生的苦痛,只要信靠、交托、忍耐与顺服,人可以完全没有内心的争扎。

第一卷 探视生命的内层
外表底下的真相(P29-32
无论我们的外表多么完美,我们自己仍然感觉到在心灵的至深处,隐藏着不完美的东西。当我们成为众目所视的焦点时,我们觉得很不自然;当有人的说话带有批判的语调时,我们会保持距离;当配偶误解时,我们便怒气填胸;与人谈话时,我们会刻意讨论一些自己很有见地的内容;一有机会,我们会巧妙的吐露一些叫别人对我们另眼相看的资料;我们装出一副看起来比内心更属灵的外貌;我们回避任何触及我们内心敏感处的谈话。
只须轻轻揭开我们的外貌,便会发现除了爱神和爱人之外,我们的内心还隐藏有好些别的东西。只须一刻诚实的自省,我们便会发现,纵然已有不少的改变,我们仍有很远的路要走。大多数的人都留意到,自己内心藏有好些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那些令我们羞愧的思维和幻想、暗中所行的事,以及那些不能外泄的秘密。我们都知道是不应当如此的,我们的生命确实是出了问题。
自从神将亚当夏娃逐出伊甸园,人类便活在一个不正常的环境里,神造我们本不是活在这种环境的,神本来放我们在一个不会发生杂草的花园里,享受没有摩擦的人际关系,和没有隔膜的团契生活。可是,这个世界和我们的内心,都出了问题;我们好像回不了家的浪子,永远找不到安息。当我们正视自己,我们会发现与人保持距离,是我们处理人际问题的方法;我们内心的恐惧感,叫我们不易体会别人的爱意。
我们希冀自己的真我,远胜如今的光景,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的真相令我们羞愧,巴不得快快隐藏起来。或许我们与人保持距离,只将别人认为好的一面流露出来,而将其余的一面,好好的收藏,不是因为怕我们丑陋的一面会伤害别人,而是怕人的拒绝。自卫是我们做人的座右铭,我们紧紧的抓着那些能带来快乐和安全感的东西,结果是我们与一切人保持距离,包括那些我们应当亲近的人;我们生命的素质因此而逐渐贫瘠。
大部分人一生中都蒙骗着自己,以为自己真的不错,当丑陋稍微露面时,我们会用尽一切方法叫自己看不见它。
当我们成功的布置自己的生命,使一切看来都甚美丽,我们便很容易忽视内心世界的真实光景;当我们如此的忽视内心世界,我们便失去了得着改造自我的力量的途径。我们只不过是不断“更换”自己,而不是真是的经历新生的“蜕变”;如此,我们必无法达致神呼唤我们去领受的,那个“更新而变化”的人生;我们仍旧困在一个自损的生活模式中,无法自拔。
这本书所要探讨的,就是怎样经历蜕变。一个女子幼年时受过性侵犯,成长后她如何可以享受夫妇的性生活?一个怕事的男人,如何能勇敢的负起一家之主的责任?一个生活如意的人,如何能蜕变成生命丰盛的人,拥有吸引人亲近神的生命经历?儿女走歪了路,做父母的如何面对自己的“失败”?到底我们怎样才可以演变成君尊的族类,成为一班以基督为能力与喜乐之源的人?
本书并非个别的处理某些具体的问题,而是探讨圣经所谈论“更新而变化”的基本原则。许多人只是靠各种“应付”的伎俩来度过人生,他们并没有经历彻底的改造;他们稍微变更处事的方法,但对于那个不健全的“真我”,却始终没有处理。
主耶稣所讲述的那个更新的生命,不是单指外表上的修改。祂所要求的,不是单把街道的表层打扫干净,而是包括将街道下的阴沟清理;祂要领导我们进到心灵阴暗之处,叫我们在那里仍能遇到光明;当我们最孤单的时候,仍能经历祂的同在。合乎圣经的更新断不容许我们粉饰事物的真相,主耶稣要求我们面对自我的真相,无论那是内心的恐惧、创伤的遭遇、愤恨、还是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出于自卫的行动;透过面对自我的真像,我们才能衍生出一个蜕变的生命。这不是一个装假的生命,亦不是一个完全的生命,而是一个更深的流露着爱的生命,因为我们已经更深的体会到主的爱。


第二卷 我们是一班干渴的人
“人若渴了……”(P65-67
只须一瞬间的反省,我们便可列出一连串的渴求来。我们渴想某一类的感受,我们希望别人的态度能令我们畅怀,我们希望有稳定的工作,也希望有高的收入,我们渴想别人的重视,也渴望有归属感,我们希望星期天下午旅行时风和日丽。若我们能把时间停顿下来,自问一下,什么驱使我做如今正进行的工作,我们会不难找到推动我们工作的原因。
我们若完全否定内心渴求的感受,便会失掉人性的一部分。哪一位妻子不渴想有待她好的丈夫?哪一位丈夫不期待妻子尊重他?父母自然会要求孩子不太晚回家,单身人士也盼望找到知己。
我们怎样处理这些挥之不去的渴求?我们是否认为这些都是罪性的产物?于是尽量不让这些渴求影响我们的人生,还是我们走向另一个极端,认为人一切的渴求既是合理,便说只要人对神有信心,神必定满足我们各样的要求?
我们需要适当的处理人内心的渴求,以致我们不必窒息生命的活力,也同时坚守彼此相爱的原则。由内而外的更新更能同时带来(1)对内心的渴求有敏锐的触觉,好叫我们能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生,而同时(2)产生一种不带强求色彩的人际关系,使我们能真诚的彼此相顾。
要懂得怎样处理自己内心的渴求,而达到上文的这种生命,有两个要诀。首先我们要认识,人内心的渴求虽然时常导人走上罪欲的方向,它的根源却不纯是出于我们的罪性,它同时植根于我们的人性,换句话说:渴求本是人的天性。第二,当我们细心分析自己心底下的渴求时,我们不难发现,今世是无法满足我们的渴望,除非我们能即时到达天堂。我们越发深切的体验我们心底下的渴想时,我们就会越发觉得孤寂和可悲,正如我一个同工所形容的,这是一种“被弃置于温巢外”的感受。
人常犯两种错误,一种是用无数的宗教活动来掩饰内心的渴求,另一种是务必叫自己的渴求得着满足,两种都否认了一个事实——我们的渴求虽然合理,可是这世界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神原先的计划,是把人放在一个完美无瑕,人际关系没有距离和嫌隙的世界里,除非我们能回到那样的一个世界,痛楚是逃避不了的。因此,我们虽然接纳人有渴求的天性,我们也同时接纳痛楚是无法避免的。
活水的江河与内心的痛楚(P83-67
三种层次的渴求
当主应许给我们活水时,祂说这话是从“腹中”涌流出来,“腹中”这个字可译作“心灵的深处”,它是指我们心内的一个空间,又可指我们的渴求,换句话说,基督应许满足我们灵魂深处的渴望。当然,我们还有其他不同的需要,但祂并没有应许今生我们一定得着其他的满足。
让我们先察看人心灵最深邃的渴望,我们可称它为“核心渴求”,这渴求必须得到满足,人才觉得生命活得有意义。原来人与生俱来,便有一种需求,他必须与一位比他更有能力的,建立一个持久亲密的关系,透过这关系,他得以不断支取力量,足以完成他所领受的责任。没有这种关系,他便无法活出一个有能力的生命,于是他会觉得人生极度虚空。撇除这种持久亲密的关系,这虚空是无法填满。不是我们的朋友,不是那些令人羡慕的工作成果,不是一些令我们兴奋的经历,也不是五花八门的娱乐,可以填满这空洞的核心。除了神自己外,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满足我们的“核心渴求”。
大部分人都感受到核心渴求之外的需要,而这些需要有时是必要和基本的,比如我们都渴望得着配偶的爱和尊重,期望子女常与自己亲近,及过着愉快和正常的生活,我们也渴想有知己的朋友。这里所指的“基本渴求”,是指人际间一些正常和必要的关系,这些关系若得着满足,能带来人生无限的喜乐。
第三类渴求可称为“表层渴求”,它包含以上两类之外的一切渴求,有时是一些普通的想往(如:我希望这餐馆有我想吃的沙律酱),有时则较为重要(如:我希望身体检验有良好的报告)。表层这个词不一定指无关重要的事,有些我称为表层的渴求是极为重要的,比如当身体有疾病的征兆,我们会盼望检验的结果是良心的。我认为,表层渴求与基本渴求的分别,在于涉及人际关系与否。如果渴求的满足是不必涉及与另一个人产生切身关系的,我便称之为表层渴求;但是,如果渴求的满足维系于别人的参与,我便称之为基本渴求;如果那渴求发自人的深处,而必须神自己才能满足,我便称那种渴求为核心渴求。
渴求空悬的后果
当表层的渴求的不着满足时,人还可以驾驭自己不满足的感受,这种感受有时的确难忍,但却不致有自我湮没的感觉(死亡能毁灭人的肉体,却不能湮没人的自我)。当表层渴求未得满足时,人还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度过难关,这过程有时轻而易举,有时则要卖点力气。一般来说,无论是基督徒与否,都有力量应付这种难关,叫自己仍过一个有效率的人生。
基本渴求又是另外一回事。当别人认为我的成就没有半点重要性,当我渐渐发现无力达成心中的想往,当我关心的人对我冷漠无情,当我失去一位挚友,那时,我内心便产生一种极度痛苦的空虚感。肉体的痛苦有时远比孤单、摈弃和失败还容易忍受。当个人的基本渴求——就是渴望与人有亲切的交往,及渴想自己能有一点建树——遭遇挫折和失败时,那随之而来的感受,便不是一种不舒适的感觉而已,而是一份直抵心腹的创伤,使人在一刹那间,失去一切的动力,无法叫自己向前再迈进一步。幸好,时间与其他经历有时能冲淡这种痛苦,渐渐,生命的力量再度回复,人生的光彩慢慢复原,于是,又再重拾往日的责任,生命再次涂上了颜色,虽然不是辉煌夺目,但已足够遮盖前些日子的灰暗。
但核心渴求则又完全不同了。虽然基本渴求与核心渴求同是渴望情际间的关系,和自己生命所能产生的影响,但核心渴求是把这两种想往推至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个不是人能满足的层次。原来人是为无限的爱而造,这爱是从一位向我们无所求的神所赐,而唯有透过这样一位神,参与祂那无限和极有价值的计划,我们的生命才能产生永恒的影响。换句话说,只有神自己才能满足我们心灵深处的渴想。当人核心的渴求得不着满足时,他便感受着一份他极想立时摆脱的痛楚,这份痛楚不能靠时间来冲淡,时日越久,只会制造出更多机会给人否认与逃避它的存在。原来,当痛苦极深时,一切鼓励的话与欢乐的麻醉都不生效,生命在我们眼前逐渐消退。当人经历不到一份无限的关怀,同时又感觉不到自己正投身在有意义的事工上,生命便成为一个残酷的经历,一个我们希望能逃避、能不用正视,或能视若无睹的经历。当核心渴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人便好像已踏进了地狱之门。



寻找满足
在我们人生中,最容易感觉到的,原是生命中那些最不重要的渴求,于是,这些表层的渴求便很容易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用很多时间来追求一个舒适的人生,当我们吃到美味的食物,或身体检验有良好的报告,我们便满心快乐。
大多数人亦感觉到基本渴求上的需要,尤其当我们的人际关系起了张力,配偶的冷漠令我们愤怒沮丧,朋友的无情叫我们伤痛。可是,只要我们与自己至亲的人有愉快和良好的关系,人世间便顿时显得温暖,我们以欢欣的心情颂赞神的美善,我们与友人谈笑自若,享受着无限的情爱,我们觉得人生是美好的。虽然表层渴求有时未能全然得到满足,我们亦会耿耿于怀,但是只要我们的基本渴求得着填满,我们仍觉得人生值得活下去。
有一小撮的基督徒,落在人生的厄运中,却经历到神同在的真实。物质上的满足是寥寥可数,好友亦离他们而去,然而,基督同在的甜蜜与属灵的能力却在他们心里涌流,他们的见证恰如我们常唱的那首诗歌——《惟主使我心灵兴奋》,在极大的苦难中,他们的生命却发出奇异的光彩。
不过,我猜想很多一位有上文这种经历的人,其实都未达到这个境界,他们将外面两层的满足,误以为是最内层那种因认识基督而带来的喜乐。许多人所享受着的,是神的恩惠,其实那并不等如享受神自己。
艰苦之路引至神前
一个重要的原则:惟有当人肯承认自己对周围环境及人稀关系曾经历失望的痛苦(尤以后者的失望为甚),人才会对基督产生如饥如渴的追求。换句话说,当人过着舒适的生活时,鲜有积极学习依靠神而生活的。
原来,活水江河的应许只向我们保证一个事实,就是在今生里,基督会满足我们核心的渴求。这应许并没有保证主必然赐予我们健康、财富,以及舒适的人生,亦没有应允祂会令我们的人际关系,达致我们想往的温暖程度。不错,祂应许赐我们日用的饮食,又答允会按祂的丰富,叫我们的需用得充足;但这一切的应许,只向我们保证一件事,就是神会赐一切所需,足以叫我们的生命能成就祂的旨意。
很明显的,这些应许并没有保证一个毫无痛苦的人生。相反的,正因为神的目的是要吸引我们深深的归向祂,并且我们被造的本意,原是去享受只有神才能供应的满足,所以,当我们诚实的探讨我们的人际关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人际关系的经历,许多时都带来难过与失望,有时还是近乎绞心的痛苦。我们总是找不到渴想要得着的;由于我们是堕落了的生命,我们自然的倾向,是从人的关系中寻找快乐,而不是从与神的关系中去寻找,结果是心灵深处再经历那必然的失望。然而,只要我们处理得当,这失望的经历,会导我们归向神。
无论我们与神相交的经历多么丰富,我们也无法逃避这个堕落的世界(连我们自己也是堕落的)所带给我们的痛苦。其实我们的主也是如此,祂与父神有最完美和亲密的关系,然而祂却是忧患之子,人心的刚硬常使祂落泪。
我们必须除去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为一个顺服主的基督徒,应该时刻感觉快乐。不错,主的活泉如今可以在我们心中不断的涌流,以祂同在和将来的应许喂养着我们,但这些却不会抹煞在其它层次里,那些未满足和渴求所带来的痛楚。
正视现实的人,许多都体验到人生不可避免的艰苦。有时是肉体上的苦难,但大部分却是人际关系所经历的失望。
虽然人生的痛楚无法避免,我们仍可在苦难的冲击中过一个整全的人生。因为神的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夺去的。这份爱,正是每个拥有敏锐心灵的人所切慕的。由内而外的改变使我们学会饮于活水,吸取神永恒不变的爱,这爱成为我们生命的目标,人生的价值,和喜乐的源泉,于是无论或顺或逆,我们都有勇气去面对一切的遭遇。
(P116-117
我们需要面对内心的饥渴,因为:
1、 这样才能使我们脱离那些好像带来满足,但却是叫我们做奴隶的罪欲。
2、 这样能叫我们晓得自己如何令别人失望,因而重建与人深入的交往。
3、 这样能加增我们追求神的热诚,同时亦吸引别人亲近主。
总括来说,正视自己内心的饥渴,可循下列三个步骤:
1、 承认自己困惑的处境:
a) 敢于质询自己
b) 不容教条式的答案,或把问题过分简化的答案,来掩饰自己困惑的处境
c) 让内心的困惑驱使你进入信心的深处
2、 承认自己内心失望的痛楚:
a) 静思别人在哪些地方令你失望,未能满足你内心对他们的渴求
b) 不要用规避、勉强式的爱,或挂在嘴唇上的宽恕,来麻醉你内心失望的痛楚
c) 让失望驱使你进入盼望的领域
3、 接纳对自己罪性的新发现:
a) 留心那些自卫的行动,为要不再经验对人失望的伤痛,我们不经意的与人保持距离
b) 不要因此作出更多“好行为”来,探视一下自己“好行为”背后的动机
c) 让这些新发现驱使你去爱神和爱人

第三卷 为自己凿出破裂的池子
自卫的罪
不是每个人都犯令人瞩目的罪过。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正人君子”。然而,每个人都有他一套与人相处的技巧,这套技巧的目的是要避免自己有给别人伤害的机会——这就是自卫的罪。
当然,我需要澄清一点,希望自己有一个舒适安乐的人生是正常的。常常希望自己受伤其实是一种被虐狂、不成熟的表现。一种正常的自卫是健康的,是必须的,正如我们应该避免深夜一个人在街上流连。
我所指的自卫的罪是另外的一种。由于我们每人内心都正常的渴想爱,于是我们强求爱的滋润,对于任何可能令我们心灵受损伤的关系,我们便立时筑起一堵墙来。为了自卫,我们绝不肯因爱对方的缘故主动的建立关系。如此一来,我们其实已经违背了神的爱律。
自卫的举例(简略概括)
举例一:有一位人所公认谦虚且温柔的牧师,方方面面看起来都很好,无可指摘,从不发脾气。但其实他与人相交的伎俩,是用来保护自己,惟恐这个渴想得着爱和尊重的心灵,再度经历创伤。
举例二:有一位三十来岁、美丽的单身姊妹,非常热心教会的服事,也很干练,被许多人视为单身女性的典范:毫无怨言、友善、勤奋、甘愿献出时间与精力服事人。当人问及她对婚姻的感受时,她总是如此回应:“神怎样安排对我都一样,如果对我有婚姻的安排,我会乐于接受。但我不会静下来为了等待这个男子的出现,因为实在有太多该做的事需要做。”但事实上,她总会与人保持距离,唯一能与她建立关系,乃是透过工作。她流露的总是她工作的才能,而不是她女性的温柔。她的心充满恐惧,她的动机乃是利用工作来保卫自己,教会的事奉,成了她的保护墙,把内心的“真我”厚厚的隐藏起来。原来,从年幼起她就深深渴望一位充满温情、无论何事都乐于聆听的父亲,但是她父亲无声的人生格言是:“莫向我企望一份温情的爱,人生只有一件事至为重要——委身,对神全然的委身。”于是,每当她渴想父亲的拥抱时,她会立刻责备自己幼稚及不够成熟;她策励自己当更投身于主的事工。当她这样策励自己,她便立时不再感到得不到父亲拥抱的那份伤痛,非但如此,努力于教会事工带来不少赞赏,这叫她得到一时的满足,加上忙碌的生活叫人(特别是男孩子)觉得她无暇于建立亲密的关系,一层厚厚的“属灵”外衣终于严密的保护着她。
人不必全然依靠神,仍可活出一个有高尚道德、替人设想、自律和有使命感的人生;可是,一个人若不深深的靠赖主,他是无法活出一个毫不自卫,坦诚与人相交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一个强烈自卫的需求,要付一切代价来换取安全,于是,我们便建立起一套保护自己的相交方法,以期免受伤害。虽然这套方法其实是愚拙的(因他们所换来的安全,并非我们内心所真实盼望的安全),然而,我们仍要用自己的方法来保护自己,我们总是要求一切痛苦立即解除。我们必须正视这种倔强的要求,认识它的罪根,向神悔改,才能踏上真爱之途。

倔强的要求
要经历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我们必须检视心灵深处那些丑陋的地方。对好些人来说,这种检视意味着要承认自己的烦躁,或是自己那份专好抨击的态度。许多基督徒都知道,罪不是单指表面上的罪行,更是指内心隐而未现的罪欲,如自私、不耐烦、好指摘的心态。但可惜,他们对内心丑陋之处的发掘,都是到此为止,再没有进一步的探索。
另一些人则直截了当的拒绝承认那些丑陋的东西是“罪”,他们说那是“挣扎”而已。下面便是一些例子——“我只是缺乏自信,太没有安全感罢了。”“我为何是这样一位完美主义者?我太多忧虑,这性格叫我受不了。”这类说话通常会引来不少同情,亦叫讲者理直气壮的自怜一番。你看见吗?若问题的核心是出于罪,结果就很不相同了,揭露罪的下一步是认罪;不是理直气壮,而是自觉污秽。
在今天教会里,人所关心的是医治人生命的伤痕,但不知不觉间,他们将罪的真理推到一旁去了。不错,受伤害的人需要得着鼓励,但是过于重视这一点,会导致我们忽视了这些争扎的人本身的罪性。今日太多人以种种心理上的困扰做借口,替许多犯这样罪恶的人洗脱罪名。
在这一章里,我不是要探讨我们外在的罪行,也是不探讨我们内心的争扎。我的目标是要揭露我们内心的罪性,这罪性其实远超过一般人所想象的一种偶然暴躁的脾气,或是一时流露的吹毛求疵的心态;当我们往内心察看时,我会发现一些极丑陋的东西——这东西,我称之为“倔强的要求”。
我们都是一班倔强要求得着满足的人。正因我们顽强的不肯接受神的活水,而要凿出自己的池子来求解渴,于是,为着生存的缘故,我们规定自己想出来那套自我保护的方法必须成功。
结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妻子“应该”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的儿女在我们的教育下“应该”有良好的表现;我们的教会也“应该”为着我们的需要而设有各式各样的事工;在快速公路上慢驶的车子“应该”移到慢行线上;我们从前既然受过人的伤害,如今“应该”没有人再有伤害我们的机会;一切往日得不着的合理享受,我们总“应该”有享受的一天。
何等荒谬的一种人生观啊!我们竟然想从神手里夺过发号施令的大责任来,难怪我们如今变成不讲理的人了!
深陷在我们每一个饥渴心灵里的,是一颗倔强要求得着满足的心。若要经历由内而外的生命转变,我们必须正视内心这份倔强的要求,我们要揭露它的真面目,认识它丑陋的本性,透过悔改将它除掉。
(P144)
其实,面对人生疾苦的第一步,是先弄清谁握着我们生命的主权,提醒自己在神面前只不过是一个被造之物,祂乃是创造主,拥有我生命的一切主权,跟着第二步才是默想这位主对我无限的大爱。认识神的爱能驱除我们心中的恐惧,但唯有谦卑在神的权柄下,才能治死我们倔强的心。
其实,我们人生无论多么艰苦,也不能成为我们在神面前倔强的有所要求的理由。困苦会令人对神不满,甚至想命令神如何行,但这仍不能是我们向神逞强的理由。无论我们的苦难有多深,神永远是神,祂断不容许受造者向祂发号施令。不错,祂的耳朵永不发沉,聆听人的哀声与恳求,但祂断不容许我们志高气昂的要祂与我们谈判。神与一切高傲的人做对,却将恩惠赐予谦卑和向祂倾吐心意的人。
(P150-151)
不少基督徒承认,他们很难完全信赖神的爱;另一些基督徒虽然口中充满对神的爱的颂赞,但却叫人感觉是一种不经大脑的口头语。为何神与我们现实的争扎有这么大的距离?为何在许多人心目中,神是这样对人缺乏关心?
或许问题出自我们自己,我们心目中已经定下什么是快乐之途,什么是解除痛苦的方法,这些意念如此根深蒂固的埋在我们心里,我们竟没有对它们产生斑点的质疑。别人的行动是否符合我们的想往,变成了我们量度别人对我们的爱的准绳;于是,当神没有按我们的计划替我们行事,却反过来要我们顺服祂的计划,神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便变成了一个不为我们快乐设想的神。我们认为所有的祷告,都被房顶阻隔,达不到天上。对我们而言,神好像高高坐在天上,对我们的痛楚无动于衷,同时也不高兴我们向祂诉苦,一切热诚的哀求全都得不着应允。
请注意问题的核心——现今的问题不是单论及心灵的创伤,或是论及内心渴求得着满足,而是隐藏在我们心底那部分“倔强的要求”。我们好像对神发号施令,吩咐祂给我们解除痛苦,这样的心态,便会令人不择手段,只求果效。这样的心态是危险的,因为一方面我们认为自己有理,另一方面我们不理会解除痛苦的方法是否正确。
于是,我们暗暗盼望神替我们做各样的安排,以减轻我们的痛苦。比如婚姻已带给我多年的痛苦,于是便希望自己的丈夫,主动的和别的女人同居,好叫自己理直气壮的与他离婚,然后和那个暗恋已久的男士正式结合。又或者女儿反叛和愠怒的性格令我心碎,神必定听我的祈求,在青年营内感动她悔改。毕竟我们已经没有办法了。
在基督徒的路上要成长,我们必须揭发心底藏着的那些倔强的要求,将它丑陋的本相显露出来,然后弃掉它;不然,由内心而来的改变是没有可能发生的。

第四卷 由里而外的改变
为何必须正视内心的失望(P188)
我多次提及正视内心失望的重要,这点我们千万不要忽视。我们需要开放自己,去探索自小至今我们心灵所经历的创伤,对自己的创伤有了深入的了解,我们才明白自己为何会定意选择一条自卫的道路,跟着我们才能发现那套精心设计的自卫策略,平日到底怎样运作。
深深地去体会和感受自己的失望,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我们从怨唱中释放出来,去欣赏我们的父母、配偶、儿女,或朋友本身的好处。不错,他们都不完全,都有令我们失望及伤害过我们的时刻,然而他们都有他们的好处,都有对我们的贡献。
每一个人的爱都有瑕疵,所以如果我们感激父母,是等于说他们没有瑕疵,说他们所加的伤痕一点都没有带给我痛苦,那么我的感激其实一点也不真诚,是表面化的,是一种自卫的虚假话。因为真正的爱不是要我们眼睛半瞎,相反的,它要我们连对方的弱点都看得清楚。我们可以坦白承认受过别人的伤害,但我们愿意宽恕,且与那些人保持亲切的交往,因为真正的爱,能叫我们真诚的关心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曾被别人的罪行所伤害,同时我们自己亦选择错误的回应,别人未能完全的爱我们,而我们有没有完全的爱别人。别人在爱上的不完全,带来我们无限的失望和痛苦,然而,主对我的爱却是完全的,主的爱虽然不会挪去别人不完全的爱所带给我们的痛苦,但祂的爱足以使我站立得稳,使我不再惧怕别人的失信,勇敢的去爱。
爱别人就是我的责任,当我对你流露爱时(不是当你对我流露爱时),我就经历到喜乐和完满的感觉。我为何能爱人?因为我从神那里经历那份完整无暇的爱。爱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爱能吸引别人到基督那里,同时因着流露爱,我的生命便显得有价值和能力,这一切能将荣耀归给神。当我慢慢的学习不再自卫,专一去爱,我便渐渐体会到渴望已久的那种丰盛生命。
只要我们一天活在世界上,我们的人际关系仍会有失望与痛楚,只有天堂才能给我们完整的人生。然而主的福音,仍是十分宝贵的,因为它为我们人生问题的症结,开了解决之途。

书摘完,愿神赐福每一个乐于遵行主道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分享全球最佳教牧实践和资源(筹备阶段)|联系我们|诚聘版主|关于我们

手机版|尼希米工程|以斯拉·释经讲道网|世界华福中心|宣能集·宣教资源中心|联合差传UMOT|福音TV|最新帖子|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分享全球最佳教牧实践和资源(筹备阶段)   

GMT+8, 2024-11-22 13:21 , Processed in 0.07447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12-2023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 4:2-3)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