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交流全球最佳教牧实践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尼希米教会事工论坛——交流全球最佳教牧实践,促进各地教会健康成长!
查看: 2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组聚会] 肢体关系对于灵命成长到底有多重要?《成长神学》选摘

[复制链接]

150

主题

3

听众

1495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2 08:56: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教会里教导成长的人,常常降低了主内肢体的重要性,事实上,有时他们还教导学生根本不需要别人,单有基督就足够了,或者单凭祂的话语、或者单靠祷告就可以了。他们积极而直接地引导别人完全不要依赖人,他们认为那是错的。”
《成长神学》是克劳德与汤森德博士合著的又一本佳作(他们的《过犹不及》是很多人所熟知的),在多年辅导信徒与牧者生命成长经验的基础上,回归到圣经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成长神学,实属难得的经典专著。现截取部分的精彩章节与弟兄姊妹分享,深望对你个人的成长与服事有帮助!请细细品味!(本书由台湾校园出版社出版)

第七章 上帝的A计划——“人”是焦点

之前说到我(克劳德)本身“跌到谷底”的经验,当时我去找一位主内弟兄共进晚餐,我跟他说我非常沮丧,我觉得神使我的希望都落空了。我曾经求神帮助,可是并没有感觉好一点。我还是觉得自己很差劲、一无是处,神对我大概没多大帮助。
我的朋友带着支持的意味听我大吐苦水,他说其实他懂的也不多,但他知道有一个人懂的可多了。他给我比尔的电话号码。跟朋友谈谈是很不错,但令我失望的是,连我最熟的基督徒都不知道如何带领我到神面前纡解郁闷。我不禁怀疑,神真的会让人觉得好一点吗?
我拿着朋友给我的号码拨了电话过去,原来比尔是个神学生,他们夫妇在服事大学生方面很有经验。我和他们一拍即合,他们给我一种很不一样的感受,他们跟我谈神的事情,他们想好好认识我这个人,也想听我谈新发现的“信仰”。我把手受伤的事,如何带伤打了两年高尔夫、后来决定放弃的经过,统统告诉他们。接着又说我也多方寻找自己想要做什么,却一筹莫展。“我想我不应该有这种感受才对”我说,“就是有个地方不对劲”。
长话短说,比尔和茱莉夫妇把我的话当真,并决定给我培训一一我没听过那观念,总之他们认为我需要更多认识神。既然我看不到其他可能性,何不试试看呢?于是我决定休学一学期,好好思索人生,让比尔和茱莉给我“培训”。
我学到很多关于神的事,比尔是很棒的老师,他书架上的书我可以任意借回去看,又带我跟他一起上课,他带我去神学院的图书馆,我从此爱上研读神学。他教我认识教义及解经法,也尽力回答我所有的问题。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感觉到里面起了变化,不知该如何描述,但好像又可以看到神在前方了。随着查考圣经,一套了解神的架构也逐渐成形。在个人及与比尔夫妇的祷告中(有时长达数小时),我慢慢地更深经历神,有时真的感觉到神就在房间里。
比尔教我认识神,而茱莉则跟我谈人生。当我逐渐敞开心门,才发现我里面有很多以前没想过的事,我那空虚感其实根本不是空虚,而是伤心和伤痛。我知道我为打职业高尔夫的梦想破灭而伤心,但后来发现还有其他的失落和伤痛。茱莉用过一套辅导教材,可以让人就“清单”一一省察内心,她带着我看这套材料,结果我发现自己有好多地方仍待加强。我不单有受伤的地方,也有需要去饶恕的问题,对我自己和别人都仍有过不去的地方。后来我逐一面对,整个过程下来,我肩上的重担大大减轻了。
同时,比尔和茱莉也鼓励我加入一个能帮助我反躬自省的小组,结果我不但更认识自己,也更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因为参加这个小组,我才知道我是“与人疏远”的人,我不太让人接近。他们使我看到我对爱的了解太少,从过去到现在我几乎只看表现和成就,不太重视“持续不变的亲密关系”,他们向我与神、与人的关系发出挑战。
我若做错了什么,他们就会当面说出来,刚开始我觉得自己很差劲,而且充满罪疚感,但后来我体会到凭爱心当面指正所带来的自由。我才发现原来管教也可以是为了帮助我,而非跟我作对。
这个团体还带给我另一个帮助一一此尔、茱莉和其他人看出一点,而那是我以前从来不晓得的,他们说我有一种特别的恩赐,可以将对圣经的了解运用到辅导的问题上,又说我在心理咨商方面有独到的见解。至于我本身,对研究圣经和心理辅导的兴趣也日益浓厚。一条是外在的路,一条是内在的路,二者融合为一,不久我便明白神呼召我进入基督教辅导咨商领域。
神也使用人来参与成长计划
就在我进入辅导领域后不久,有一天我恍然大悟,那些忧愁和空虚感竟全都不见了。而且我真的感觉很不错,人生也很美好。仔细体会心中的感受后,我发现自己既陕乐又失望。神改变了我的生命,使我人生有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但我一直想要的医治却仍末得着,秘并没有用超自然的方式给我“开刀”,在我心目中,用超自然方式动工才是神的A计划。每次我跟人谈到这件令我失望的事,总是得到干篇一律的回答:“神也使用人啊!”
我真讨厌听到这句话。我一直希望神触摸我,转瞬间把我的忧郁沮丧通通拿走,使我得医治,可是祂却使用人来帮助我,后来我将之称为神的B计划。我认为神用超自然的方式介入而医治人,才叫A计划,才叫真正的属灵医治。我还认为,神使用人来医治是“次级”的作法,虽然同样有效,但还是只能算B计划,而我只得到B计划,只好接受啦。所以当时我的心情就是感恩中带点失望,因为我只得B级的医治,也不错啦,但我觉得像是坐露天看台区而不是包厢座位。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节经文,这种B计划的看法才被改过来:“全身都靠祂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6),我简直不敢相信,又把经文读一遍,“神也使用人”真的没错,但绝对不叫B计划,也不是次级的!其实,人帮助人才是A计划!这是圣经说的。不仅如此,给予帮忙的不单是人,还有神自己!神直接透过人来帮助我,所以B计划其实本来就是A计划。
我一直希望神医治我,却以为不得不“安于”接受人的帮助,其实那正是神透过人在人心里动工。或许听起来不过是细微的差别而已,但对我,这个观念可是扭转了我的人生,我从此了解神原来离我不远,而且祂并非置身事外,把事情都交给人去做。神并没有把这个过程交给人去做,其实祂是穿上人的工作制服,祂来住在人里面,然后透过人将祂的意愿活现出来,这就是主内肢体的奥妙之处。耶稣住在所有那些帮助我的人里面,祂一直在我身边帮助我。神使用人,这就是神的A计划: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祂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彼前四10—11
我一直等待神透过超自然的动工施恩与我:而祂早就透过祂的百姓赐给我恩典。我一直等待神直接对我说话;而祂早就透过祂的百姓对我说话。我一直等待祂指引我人生方向,却是别人为我指出来,但祂正是背后的那股力量,我一直等待祂医治我的忧郁沮丧;而祂却差遣特别的一群人来安慰我。
我终于明白,神亲自透过我的朋友比尔、茱莉等人医治我的忧郁。我不再觉得只获得B计划了,我所领受的是神亲手计划,透过人使我获得医治。我体会到保罗在沮丧时的亲身经历:“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神借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林后七6)。
后来我进入研究所并攻读神学,才发现这正是有关教会的教义,有圣灵内住的教会,就是基督今天在世上的存在实体。的确,只要有两、三个人奉祂的名聚集,那里就有祂的同在(太十八20)。的确,祂就在每个信徒心中。的确,基督的身体就是神的殿(林前三16)。在旧约中,神住在圣殿的至圣所。今天祂以人的身体为居所,祂住在我们当中,无论我们在哪里,祂都与我们同在,这个事实多么不可思议啊!
当时我体会到这点,对我个人生命大有益处,我因而满怀感恩,而且真的觉得神一直在看顾我,积极参与我的生命。但当时我一点都不晓得这个真理对我往后的专业工作,也具有重大意义。

你的成长少不了别人
几年后,此事实已经不只是蒙神医治的个人见证而已,更成了我们专业事奉上的一个基本观念。如果你要帮助人成长,就必须了解,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在教会里教导成长的人,常常降低了主内肢体的重要性,事实上,有时他们还教导学生根本不需要别人,单有基督就足够了,或者单凭祂的话语、或者单靠祷告就可以了。他们积极而直接地引导别人完全不要依赖人,他们认为那是错的。但圣经的教导是:这些都是成长过程的一部分,成长少不了别人。所以,既然本书希望从各方面讨论人如何成长,我们要特别强调主内肢体的角色。我们多年的研究和经验也支持此一合乎圣经的事实;人必须有关系才能成长。
第二章提到,与他人的关系是受造次序的一部分,独立在人之外就等于脱离了神,因为神在基督的身子里:也等于脱离了祂所设计的成长之道。保罗对以弗所教会说,要“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基督”,其中即包含肢体之间的互相服事(弗四1516)。
如果你正在帮助别人成长,而且愈来愈清楚那人某个方面需要上帝,那么请你一定要把人包含在你的解决方案内,看看主内肢体有何资源可用来满足需要而使那人成长。
让我们来看看基督的身子之于人的成长,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我要先说清楚,以下所说的并非完整的教会神学,也不是说教会对个别信徒的功用只有这些,如要有完整的了解,去看解释教义的书即可。本书所要做的是:将人进入成长过程后,发生在基督身子内的一些比较显著的部分突显出来。我们主要强调的重点如下:
合乎圣经的成长本应将别人包含在内,因为神用人作为祂的器皿。成长过程要真正合乎圣经又有效果,就 必须把主内肢体包含在内。成长过程若少了主内肢体,不但不合乎圣经,也下合体统。
因此,以下将简述主内肢体的角色(某些部分会在其他篇章中详细讨论)。

连结关系
生命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关系,与他人连结者必繁荣滋长,无连结者则枯萎凋谢。这也是医学上的事实,例如,从婴儿到老人都一样,社交关系连结愈绵密者,身体愈健康,婴儿与老人都有因缺乏与人的关系而死亡的。至于介于中间者多半健康不佳,容易一病不起。
就情感层面而言,与人连结是心理、心灵与精神的支撑要素。差不多每一种情绪和心理上的问题,从上瘾到忧郁症,其问题症结常跟与人疏远或情感上孤立无援有关。要治愈这些问题,常得帮助他们以更健康的方式与人建立深入的关系。
讽刺的是,在基督徒团体中常常看到一个问题,当人愈趋宗教化,而与圣经所说的彼此连结离的愈远,结果就会病的愈重,同样的缘故,许多人之所以觉得跟神接不上关系,就是因为他们跟祂的身子没有连结。针对这个问题,保罗是这么说的:“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訑,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西二19
新约的教导很清楚,基督身子里的人彼此间要有深入的连结,互相扶持,填补心灵的需要。几乎天天都会有人打电话或写信告诉我们得胜的见证,说他们如何因投入一个团体,去面对问题,进而战胜那方面的问题。由于我们所服事的对象大部分是个别的基督徒或基督教机构,所以这些得胜见证几乎都是来自多年来一直试图“单单倚靠神”来克服某些问题,却一直不见果效的基督徒。
以珊蒂为例,她写信告诉我们:“多年来我一直为忧郁所苦,而且无法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我祷告、也读圣经,别人说我应该做的我都试过了,就是没有用。后来我们教会开始了一个小组,专门研读你们的书。我不敢相信生命从此起了变化,我能够跟别人交心了,我觉得与人连结,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个团体对我的影响实在太大了,而且我也觉得再次与神连结了。”
她所发现的是,尽管她已经寻求灵命的成长与医治有一段时间了,但所有的成长要素都不管用,直到她经历到“筋节相助联络”,才终于“因神大得长进”。因着加入小组,基督的身子改变了她的生命。
此一连结的关系也可以影响欲戒瘾或戒除某些强迫性行为者。所有完全戒瘾的人,几乎都与一个支持体系有连结的关系。有些人虽停止上瘾或强迫性行为,但他们的关系模式却没有改变,这些人若没有团体的支持关系,多半会故态复萌。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与人疏远必是其中之一,疏离感驱使人上瘾。保罗说因为他们“与神所赐的生命隔绝了”,就“贪行种种的污秽”(弗四1819)。
当人与他人隔绝,他们的心灵就会出现与人连结的饥渴,本来是对爱的需求转成对某个事物贪得无厌,或许是某样东西,性、食物、购物或赌博,而且永不满足,因为他们真正的需要是与神连结、与他人连结,并透过他人与神连结。当人获得这些连结,上瘾沉迷的力量就会被破除。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服事的人惟有在加入复原团体后,才真正戒瘾。未加入团体之前,他们在服事上曰益孤立,碍于地位而觉得非隐藏不可。
所以,倘若你自己在成长过程之中,或负责别人的成长,都要把“关系连结”视为成长的基础。首先透过与神的关系连结而成长,但同时也要透过与主内肢体的关系连结,才能继续成长。前面已经说过,如果他们未与主内肢体连结,就不会有成长,因他们与神所赐的某些层面隔绝了。

训练与架构
“我只需要多一点自律罢了,”杰瑞告诉我说,“我知道我具备达成目标的潜力,只是我好像没办法让自己朝目标进行,”
“你要从哪里获得你所说的‘自律’?”我问。
“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我要从哪里获得’?”
“是这样的,我的意思就是你没有任何‘自律’,如果你有,早就做到你没有去做的事了;所以我同意你的说法,你需要‘自律’,我只是想知道你要到哪里获得‘自律’,因为显然你没有嘛,而如果你不能提供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我倒很想知道你要从哪里获得。“
“训练自己啊。”
“那你还是不会得到的,”我说,“如果你可以训练自己,就不需要自律了,你本来就有了嘛。但你没有。所以容我再问一次,你要从哪里获得?”
他看着我,脸上的表情似乎若有所悟,又像是一只鹿被强烈的车灯照得茫然不知所从。我看得出他懂了,训练自己的机会太渺茫。再多欺哄自己一天,等于让自己面对更多的失败。
“我想我并不知道,那么我要到哪里才能得到呢?”他怯怯地问。
“其实并不难找,每个人都用同样的方法获得,自律就是‘他律’的结果。有些人从小就在别人的训练下,使自律变成性格的一部分,于是他们本身便具有自律的能力。有些人则不曾在年幼时受到训练,所以一定要等到别人来训练他们,并内化成性格的一部分,他们才会拥有自律的能力。这不是造火箭,神造我们时就是要我们如此成长的。先有别人训练管教我们,然后我们才能自己来。有点像人生的其他事情一样一一都是从别人那里领受得来的(如同哥林多前书四章7节所说的)。”
“怎么做呢?我要如何从别人那里获得训练呢?”
“现在你可问了一个值六万四千元的问题,而你若了解答案并能做到,一定会拥有你所寻求的纪律。”
经过这番谈话后,我们便开始仔细查看到底要怎样才能迈向成长之路。杰瑞必须找到一个可靠的伙伴,加入一个团体,而且这个团体要给他具体的功课做,做完后还要给他修正和回馈(feedback,别人所给予的回应)。当他表现不佳时他要把结果告诉这个团体,不计代价服从在团体聚会的架构之下,当他受诱惑而后退时能打电话给这个可靠的伙伴,以获得所需要的支持和动力,去解决惧怕和抗拒,并医治心中的痛苦,免得受痛苦驱使而导致不负责任的行为,诸如此类。
透过这套指定作业的架构、团体的聚会,还有顺从团体、负责陪伴他的伙伴,以及伙伴与团体所给予的回顾,他开始能够把一切内化为性格的一部分,于是有生以来他第一次具有纪律这项品格。最后他终于能够自律了一一而这是他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如同希伯来书十二章11节所说:“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只有“经练过“的人才能得着,不是靠他自己。而基督的身子就是管教的代理人。
在马太福音第十八章,耶稣更进一步说明主内肢体在训练上所扮演的角色,祂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1517节)
当祂的身子携手合作帮助某人掌握人生,就是神在执行A计划,是祂,在那里,帮助人重获由节制而来的自由(或说“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这就是基督的身子在管教与训练上所扮演的角色,圣经多次提到(如太十八1516;加六12;多三10我们要从神所带给我们的其他人那里获得训练、架构和修正,若没有这些,事情就不妙了:“亵慢人不爱受责备,他也不就近智慧人”(箴十五12)。
所以,你若想要在某方面更懂得如何节制,请考虑采用这个不变的训练角色,你若在帮助别人学习节制,则请务必采纳“他律”的角色,否则成长就会停滞不前。无论就个人或团体来说,我们都需要他人所提供的训练、架构和修正。
之前已提过问责制(要向某人交代),但我们需要注意一点,近年来问责制的小组和伙伴相当盛行,尤其当某人在某方面出轨或欠缺纪律时,会用到问责制,例如,有关男士的品行问题。
负责尽职非常重要,圣经一再指出,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交账。但需要注意的是:问责制并非缺乏自制力的解药。当男士碰到问题时,常会被要求加入一个小组以交代他的行为,小组的人会逐一查问各方面的状况,看他在哪里退后跌倒。若有,他承认了,那么他的过错就被宽恕,他要立志以后表现的好一点。这些都很重要,问责制的问题在于“只能数算”,就好像汽车上的温度计,只能显示引擎有问题,却不能把故障的地方修好。问责制可以把问题曝露出来,却无力解决问题。车子必须送厂维修,同样的,人也必须跨过问责制团体的诊断,去取得进一步的协助。有问题需要解决的人必须接受训练、进入上述的架构,同时要为行为背后的驱动力寻求医治。
问责制只是一种监督系统罢了,目的在告诉他何时需要更多的协助,一旦问题浮现,问责制团体的角色也跟着改变,现在这个小组不是单单看他近况如何而已,还要看看该做的事他有没有做,看他有没有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瑞齐或杰瑞的例子一样,我曾经多次参与训练属灵领袖的过程中,我总是要求他们要有一个可以交代行为的伙伴或团体,不是要别人来促使他改变,而是要求他们一定要去找这些使人改变的媒介,如果是沉迷上瘾的问题,那么他们有没有去参加聚会?有没有接受心理辅导?有没有接受灵命操练?关键在于这个过程不是只有交代责任而已,问责制是必要的,却仍不够完备。

恩典与宽恕
就定义来看,恩典是自己无法提供的东西。恩典来自我们以外,是无功受惠的;我们无法凭着任何事而获得恩典,此外,如本章所讨论的,神施恩的“外在”管道有一部分就是别人,当人运用恩赐时,就是“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彼前四10)。神的本意就是要我们作百般恩赐的好管家。
许多牧师传道都听过会友如此说:“我头脑知道神已经赦免我、接纳我了,但我心里就是感觉不到。”他们会背有关饶恕、神的爱与接纳、恩典中的地位等相关教义的经文,“他们头脑知道很多数据,但心里却根本不晓得”。他们普遍认为“头脑”的知识总有一天会“沉淀”到心里去。但事情却不是这样子的。
头脑和心灵各有不同的作用,头脑的作用是取得、吸收及容纳新信息,我们吸收数据,跟已知的信息作比对,然后理解新的信息,于是就“晓得”了。头脑“收集信息”,心灵的作用则是“收集经验”,这跟医生“知道”如何动手术很像,她必须读书做研究,亦须进入手术室,对手术有第一手经验,才能“知道”怎么开刀。我们认识神的恩典也差不多是这样,除了知道书上怎么说之外,也要亲身体验,否则所谓“晓得”只是停留在脑袋里而已。
不过,心灵必须与神的恩典连结,才能尝到主恩的滋味。当然我们可以透过祷告与神“垂直”连结,但若要充分感受祂的恩典,则必须敞开心,透过与其他人平行的连结。我们必须到有神恩典的地方,才能跟神的恩典完全的连结,而神已经把恩典放在他人之中了。所以只研究有关恩典的“事实”却不从充满爱的人身上去体会,就会如同彼得所说的,不能明白神的恩典了。
然而,要跟神的爱连结不只需要别人,也需要向那些人卸除心防。我们必须心胸宽大,虚怀若谷,以领受恩典、接纳可能对我们有益的事。有很多人虽参与团契,可是跟别人却从来没有到交心的程度,保罗对哥林多数会说:“我们向你们,口是张开的,心是宽宏的。你们狭窄,原不在乎我们,是在乎自己的心肠狭窄。你们也要照样用宽宏的心报答我。我这话正像对自己的孩子说的”(林后六1113),所以要成长就必须包含经验在内,而这经验是从人与人之间坦承相对得来的。否则就只是头脑知道而已,并没有按照神所设计的去亲身经历,此即雅各书五章16节的含义:“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许多基督徒都遵照约翰壹书一章9节,向神认罪,此乃垂直的连结,却没有彼此认罪,互相代求。因此他们只是头脑上“知道”神赦免他们,爱他们,心里却不“知道”,神造我们是要我们同时拥有这两方面的经验,这也是耶稣命令我们彼此相爱的原因之一。
多年前我们治疗过一位牧师的性瘾问题,当时他已挣扎多年且背负很大的惧怕和罪疚感。虽然他已经一再地认罪,向神祷告,还是无法脱离上瘾的循环。最后他的失败和沮丧已经大到无以复加,所以他来我们的医院,加入我所带领的一个小组。
有天早上我正要去带领小组,有位护士来对我说,这位乔欧牧师不会到。他说他不想来,但实情是,前一晚他又“疏忽”了,因为罪疚感太深所以不想来参加小组。我到他房间劝他要参加。他还是参加了,当组员开始分享时,有人问乔欧还好吗,他说他还好,但大家都不信。在整个小组时间里,他几乎都在帮助别人,就像他以往的专业一样,可是从头到尾并没有听他分享心中的痛苦。但那一天我可不让他就这样溜走,我敦促他跟小组分享心事,最后他终于同意。
他述说着自己的经历,从头到尾眼睛都盯着地板。多年来他如何到外面寻找满足,又如何在台上讲道时害怕底下有人会认出昨晚他去了什么地方,他活在一个口是心非的恶梦里。他说他非常沮丧,有一种很深的疏离感,谈得最多的还是他无法停止这种行为。他描述了一幅绝望而可怕的图画。
他说完后发生了一件事,当乔欧眼神低垂、倾吐心事时,我环顾四周,注意到每一位组员的眼眶都泛着泪水,他们为他心痛。我感觉到房间里充满了怜悯和恩典,但我也可以看到乔欧跟这些唾手可得的恩典毫无连结。
“乔欧”,我说:“我想请你抬头看看大家。”
“不要”,他说:“我没办法。”
“你可以的”,我说:“请你抬头看。”
他再次抗拒,但我也不放弃,又挣扎了一会儿,他终于抬起头,看着其他成员,一看之下也发现到大家都含着泪水和悲悯之情,他看到了微笑、看到了接纳。简而言之,有生以来他第一次看到了恩典。他决堤了,像芦苇啪地一声向前跪倒,哭得像个孩子似的,而他的瘾也在那一刻被破除了。当然他还需要花一番工夫,但就在他打从灵魂深处经历到恩典的那一刻起,那股势力已经被攻破了。
在那以前,他对恩典的经历仅限于专业知识(理智层面),并没有像新约圣经所说的“肉体”的真实经历,但是当主内肢体发挥功用“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医治便来至。
重点是,恩典人人可得,但我们却未就近恩典。我们周围可能有很多的接纳与恩典,但除非我们把内心的伤痛和罪疚曝露出来,否则就经历不到恩典,而使头脑和心灵之间的鸿沟持续扩大,应用保罗所说的话,你必须要帮助别人用“宽宏的心”彼此对待,要让人与人之间坦承内心的脆弱,好让主内肢体发挥恩典的作用。人们要亲身经历恩典才会了解恩典,许多基督徒只在主日早上作礼拜时体会彼此互为肢体,却不曾在私下的场合里把内心的伤痛和弱点说出来。然而,要能坦承分享才能获得医治。一起做礼拜、分享爱宴、一同查经都很棒,但内心深处的相交才能使人得医治。

支持与强化
在《与孩子立界线》一书中(台福出版),曾提到我的母亲如何面对家中一段艰苦的岁月,我四岁那年,有一条腿出了毛病,下不了床,后来的两年之久,刚开始只能坐轮椅,之后可以穿上铁支架撑着拐杖走路。一夕之间,我从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成严重的残障者。医生告诉我父母务必让我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不要什么事都替我做,免得把我宠坏。
我记得有一天去教会,我的父母让我撑着拐杖一步步走上长长的阶梯,因为很不好走,所以我走得很慢,但爸妈还是鼓励我继续往上走。我跌倒了,然后重新站起来,继续一步步慢慢移动,那幅景象想必令人看了心疼。突然间,在我们身后有一位女士对她丈夫说:“这些父母怎么搞的,竟然让小孩子自己走?”
我不记得当时父母说了什么,多年后我却不禁纳闷:妈妈是怎么办到的?她是最充满爱心的人了,她非常关心人,连下雨天狗还在屋外都会令她担心不已。当她看着孩子拄着拐杖去做那些她本来可以帮他做的事时,心里作何感受呢?我只有靠想象了。多年后我才问她:“你真是一个非常会相互依存的人啊!但你那时怎么会让我受那种苦而不伸手救我呢?”
“艾敏,”她说。
“艾敏?”我问。
“对,艾敏。每天早上,当我必须去做一些事却又难以面对时,我就打电话给艾敏,我哭得眼睛都肿了,听她告诉我一定得去做,每一次都足她帮助我度过的。那段日子真是惨啊。”
艾敏是我妈妈最要好的朋友,是一个很棒的姊妹。我的母亲发现她靠自己无法达到医生的要求,可是有了朋友的支持就做得到了,她被“建立”了(参帖前五11),所谓支持就是把它举起来,成长过程从头到尾都需要这种支持,因为我们会面对力不能胜的任务和事实,所以需要别人的支持。诚如保罗所说:“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帖前五14)。在其他书信上又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加六2)。
人有了支持才得以度过悲伤、试炼、成长,以及种种难关,不久前我和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共进午餐,她在教会担任平信徒领袖,而且颇有成就。我问她儿女的近况,她自豪地一一述说他们的近况,然后说:“我们失去了一个孩子。”
“发生什么事?”我问。
“是这样的,小儿子在四个月大的时候死于婴儿猝死症,那天早上他没有醒过来”。
我屏住呼吸、心情沉到谷底,当时我自己的女儿也差不多那么大而已。做父母的如何能承受这种打击呢!但是她好端端地坐在那里,事情过去几年后,一切看来挺不错。她刚才尽谈到神如何在她的生命中动工、赐福给她、以及她心中如何充满感恩。我听了以后深受感动,于是问了一个最想问的问题,“你怎么度过这一切的?”我问。
她的回答毫不迟疑,而且带着一种确信:“是主内肢体”,她说,稍停顿后又重复一次:“是主内肢体”,后来她告诉我,事情发生后,好多朋友和数会里的弟兄姊妹都围绕在他们身边,时时给予关怀,当他们走不下去时,给予支持的力量,使他们能迈出下一步。
她答复了我一直在思想的事情,失去孩子的母亲怎能走出阴霾,像她这样开朗?怎么可能呢?惟有透过主内肢体。因为我们的身体就是这样支持受伤的细胞,身体会传送医治到那个受伤的部位。例如,如果你的手臂受伤,身体就会传送抗体、医治的媒介、含氧的鲜血、白血球、讯息、抗炎体等等,到那个肢体去展开医治的工作。我的朋友和她的丈夫就是这样受到照顾,事实上,单靠自己想度过难关是没办法的。但是,如同耶稣所说:阴问会给我们各种打击,甚至是死亡,但祂的教会,主内肢体,却可以胜过这一切(太十六18),没有任何事物能胜过祂的教会。
可是,许多人却与教会隔绝了,也就是与教会所提供的医治和保护的功用隔绝了。孤立无援的他们(或者他们采用的成长计划是孤立的),很容易就被阴间权势胜过,成了恶者的掳物。这和耶稣所说牧人和羊的故事十分相似(路十五37),狼并不会攻击整个羊群,祂专挑落单的羊下手,所以落单的羊处于最危险的状况。
耶稣说,祂会放下九十九只羊,去把那一只迷途的羊找回来,当人脱离基督身体内的组织结构和新陈代谢的作用,试图靠自己在灵性上和情感上成长,就会成了落单的羊,很容易受制于死亡的种种权势之下。除非他们能回到身体内,跟身体的医治功能链接,否则阴间权势终将得逞。请从此一角度思考下列经文:
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袍,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西二19
全身都靠袍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自己。(弗四16
基督的身子和人的身体一样具有自愈的功能,就像身体各个部位各自发挥功能一样,基督的肢体也是各有功用。防止感染的抗体就像是给予训练和架构的一群人,以爱心帮助主内肢体面对并抵挡罪恶的“感染”,他们划定界线,限制罪恶的势力,不让那人受罪恶的辖制。他们帮助那人从里面、从别人的力量中得以站稳,其他人则以爱心和恩典,传送医治的抗炎体到受伤的部位,他们“与哀哭的人同哭”(罗十二15),把疾病冲走,他们教导受伤的人、给他们真理,以教导的恩赐帮助受伤的人重建强健的细胞组织……诸如此类。基督的身子有各种恩赐,当一个人接受身子里各种成长要素,受感染的部位便痊愈了。此乃神的设计,祂的A计划。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相当真诚而属灵的人靠着查经和祷告想要克服问题,却常常挣扎多年走不出来,当然查经和祷告都是不可少的,却不够完全。圣经还指出其他方面的事:我们要让其他的肢体,以及身子的医治媒介加入医治的过程,然后受伤的手臂才能恢复健康。诚如吾友所言:是主内肢体。我不知道她是否晓得她这个简单的答案道出了极深的神学,但圣经的确了解这点,而且命令我们如此去行。

全人的辅导
在一九八零年代中期,约翰跟我开设了一家精神病医院,后来逐渐发展,至今在美国西部的三十五个城市中都有诊所。由于我们也和公立机构与医院、保险公司等合作,所以我们连专业领域以外的事也知道不少,如健康照护系统及整个运作的事业,结果这些诊所对于福音事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若不是之前发生了那件事,也不会有如此结果,神早在我研究所时期就给了我一位辅导,预备我去做这件工作。
研究所一毕业,他就挑战我,既拿到了基督教心理辅导的学位,就不能只做一对一的辅导,还要扩大服事范围。是他督促我、教导我,从旁训练我关于如何去找医院、广播电台和保险公司合作,于是我发现神希望我们发挥所有的恩赐才干,并非仅“属灵”恩赐而已。我们常以为灵命成长只影响我们跟神的关系而已,比方说祷告、查经和敬拜。我们并没有把工作和事业上的成长视为灵命成长,然而,其实人生全都是属于神的,圣经的内容也包含整个人生。
许多经文都讲到工作及运用恩赐以多结果子的重要性(如箴二十七2326),因此,当我们做门徒培训时,何不从属灵方面去督促他们的事业呢?工作上的表现和事业的发展也是灵命成长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与成功有关的品格如勤奋、坚忍、诚实、负责、面对失败、甘冒风险等,也都是灵命的特质,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些都包含在灵命成长模式之中,事业的成长过程通常需要有人从旁指导,事实上,我甚至要说,若没有人从旁指导就不可能成功。若有人成功了,一定是早有别人把他“放在庇护之下”,无论他知不知道,一路上一定有贵人相助,帮助他在所选择的领域上发挥长才。
但我们通常把这种从旁指导的工作留给顶头上司或同事,然而就我们的看法,如果在教会里面有人能从旁指导是最好不过的。有两个原因,第一,对一个人的生涯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品格,而教会是最有利于塑造个人品格的地方,第二,教会最能帮助人去除常见的工作与灵命二分法,进而整合一个人的生命。能有辅导全面观照一个人在基督里的信心和成长,真是件好事。
还有一件事令我满心感恩,那就是我得以在教会的背景下发挥专业,和人分享我的价值观与异象。基督的身子是帮助人成长的一个重要角色。我们认为把生涯发展放在灵命培育的眼界之外,完全交给人所开设的公司和企业去做,是一种曲解,就好像把教养儿女的工作完全交给学校的教育体系一样。当然他们有他们的角色,但是灵命培育不单是祷告,作见证、建立与神的关系而已,更包括“你要详细知道你羊群的景况,留心料理你的牛群”(箴二十七23)。我们应该为人生的各个层面提供辅导,使人在基督的身子里成长,这样不但可以看到人获致更大的成功,更能看到他们解决了灵命与专业分开的问题。
最近有个朋友刚开了一家公司,本来他快要把一栋房子买下来,但后来决定不买了,因为当初他开公司时有一位满有智慧的长者从旁指导,这位老弟兄给了他一节经文:“你要在外头预备工料,在田间办理整齐,然后建造房屋”(箴二十四27),他思想后决定不买那间房子。有了这节经文作指引,他说他决定先把钱用来发展事业,虽然这是商场上的智慧,却是在属灵指导下所获得的,有助于灵命成长。但愿基督的身体多在这方面发挥功用,因为属灵的指导本来就是身体的角色之一。我自己也是企业顾问,我看到很多企业的训练不但很薄弱,而且与神希望我们发挥才干、多结果子的做法相对立,忧伤能去除伤痛,带来成长。
人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就是忧伤。神定意使我们化悲愤为力量以克服困境。若遇不幸,我们一定要去解决。所谓解决,有点像消化食物,人生基本上是在消化经验,我们要去度过难关,从中吸收经验,把有用的留下来用,无用的就丢掉。当我们面临人的死亡,其他失落或伤害,都必须能够走过那个经验,然后继续向前,让我们的心可以迎接新的经验和关系。我们藉由忧伤去除伤痛,却把从其中学到的经验保留下来。
我们透过不幸的事认识神的信实,也知道别人的爱和支持如何陪伴我们度过。我们学到当不幸发生后,我们可以度过悲伤,对未来依然怀抱希望。我们也晓得哪些人是不可靠的,以后要回避他们。如果教会有一个好的离婚后的恢复课程,便能达到这些良好的效果,免得离婚者为赌气而到外面去寻找关系,结果很快又陷入另一次不良的关系之中。
本书其他篇章也会谈到悲伤的功用及其如何促进成长。但在此论及主内肢体时,我们要强调,只有在关系的背景下才能发挥悲伤的功用。我们需要别人来支持我们度过灰心失望,进而让过去的过去。此外,我们手上必须持有一些好东西,才能放掉不好的。有点像玩高空秋千的好手:当另一个秋千荡到面前来时,你必须把手上的秋千放掉才能去接。
人若没有一个支持体系可依附,就无法为失去一份良好的关系而悲伤,或无法放下一份需要扬弃的不良关系。人需要来自别人的响应和观察,才能学到经验并遏制所有的扭曲和情绪。回应与遏制是悲伤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悲伤才会痊愈。所罗门说:“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究使心喜乐。”(传七3,当代圣经译本可以让我们对这节经文有另一番洞见:“哀伤胜过欢笑,因为哀伤磨炼心灵,使人得益。”)
神带领我们度过不幸的方式就是忧伤,而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所以圣经才会说:“与哀哭的人同哭”(罗十二1 5)。我们若遵行神的道,别人就会发现耶稣的话是真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 (太五4)。
既然忧伤对于走过人生困难的阶段是绝对必要的,既然忧伤是成长过程不可或缺的,那么在我们帮助人成长时,不可不注意让人好好的忧伤。而要有好的忧伤就非有一份关系不可——按神的设计就是要让忧伤在关系中发挥作用,这就是眼泪从眼角输送出来的原因,当人看着另一个人眼睛时,应该就会注意到那人的忧伤,这就是关系的过程。要让人用正确的方式悲伤,亦即有他人陪伴身旁,这样他们就能继续走下去。

关系为医治带来爱与支持
本书第十四章会详细讨论医治伤心者的过程,但在此我们要提醒一点,一定要在主内的肢体当中寻求医治。关系可以提供医治伤口所需的关怀、支持、架构、以及爱的药膏,“祂医好伤心的人,裹好他们的伤处”(诗一四七3)从新约所有的命令中,我们知道应该由基督的身子来与神一同执行洁项工作,虽然医治属于忧伤的过程,但医治本身也有另一番不同的过程。被拒绝或嫌弃的伤痛,被虐待或遗弃的伤痛,这些都伤及人的灵魂深处。在第十一章将看到,伤口处理的过程必须包括划开伤口、加以支撑、用药治疗、予以保护等等。
再次重申,这样的过程是在主内肢体中间进行的。如果受伤的人打从内心深处获得医治,就不会重蹈覆辙,也不会尝试用犯罪的方式,如吸毒、酗酒、赌博、非法的性行为或其他邪情私欲,去治疗受伤之处。如果有主内肢体来进行治疗一一能真正医治的,不是让人对伤痛麻木而已一一必能打破具破坏力的恶性循环,运用真理,让指正遏阻罪恶。
有番话很难启齿,不过我们都知道非说不可,小迈是好友的儿子,我和其他朋友都很了解他,因为我们看着他长大的。现在我们却眼睁睁地看他一步步沉迷上瘾,我们为他的健康担忧。他们家人的投入情形也令人忧心,小迈其实已经足成人了,二十四岁了但依赖心还是很重,家人对他还是管得很紧。事实上,我们怀疑这也是他的一个问题。
当我们发现小迈的行为所导致的破坏已经愈来愈严重,就想他需要帮助了,但我们认为应该用朋友的立场帮助他,而不要透过他的父母。就我们的看法,他的父母目前仍否认这个情况,而他需要有人以成人的方式,站在朋友的立场和他当面谈这个问题。于是我们就安排了介入的计划。
我们一群朋友打电话邀小迈到我们家吃晚饭,晚餐近尾声时我们说想和他谈谈,气氛有点紧张,他知道事情不妙。一开始我们先保证我们对他的爱,然后告诉他,因为我们爱他,所以有些话必须和他谈谈。我们说我们知道他有这个瘾,认为他已经走到危险边缘,想知道他有没有打算处理这个问题,告诉他如果他再不处理的话,我们就准备尽力让他好好面对问题。但我们希望在让他的家人、老板和亲朋好友得知这件事之前,先跟他谈。
小迈起先是退却、否认。我们并未松手,于是举出所掌握到的实例,并且让他面对真理。我们也坦白自己也有过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虽然他的问题和我们的不一样,但我们依然认为他和我们一样,我们并没有高他一等,而且事实上对于他陷入困境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况,我们很能认同,然后小迈崩溃了,他嚎啕大哭,而且坦白告诉我们真的好难,最难的是面对他的家人。我们告诉他我们都了解,我们会找人帮助他的。后来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辅导来带他,而且跟他保证在整个复原过程中,从头到尾我们都会陪在他身边。
后来我们获得两方面的结果,第一,小迈接受辅导后恢复的很好,人生有了转变,不但不再否认问题,而且成长了。几年后,他就跟一群坏朋友完全断绝往来,而且遇到一位很好的女生,后来两人结婚了。她是他所交往的女孩中,第一个在感情方面非常健康的人。从他的选择中我们就可看出他真的愈变愈好了,第二方面,他的父母很气我们,觉得我们竟背着他们介入家务事。
我了解他们的观点,没错,我们是背着他们做的,但这也是用心良苦。我跟那作父亲的解释,我们认为他儿子的问题有一部分在于太过依赖家人,以致他没有面对成人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倘若把父母找来,只是继续把他视为小孩子。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成人,而且认为他周围的主内肢体有责任把他视为一个个体,而非某人的儿子。所以我们告诉作父亲的,我们很高兴作出这个决定,很遗憾让他有被背叛的感觉。
这个介入的决定虽然为我们的关系带来一时的波澜,但也让这个家庭面对他们跟儿子的关系,而且把这点突显出来。我们把小迈视为主内弟兄,同为肢体的我们对他有一份责任。在我们心目中,这点足最重要的,不是为了讨好他的家人,而是身为主内肢体,我们必须发挥应有的功用。
因此,主内肢体所扮演的角色包括插手遏阻罪恶对某人生命的影响,有时主内肢体就像“抗体”,其角色就是和感染对抗。在马太福音十八章18节里我们看到,只要有两三个人聚在一起,透过身子的训练和管教,便能阻止毁坏性的罪恶继续横行。保罗说的好:“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加六1),主内肢体的角色就是介入并将人从濒临毁灭的边缘抢救回来。
但是关键在于怎么做,别忘了这是基督的身体,如上述经文所说,耶稣的做法是用温柔的心,身为大祭司的祂,能够体恤我们的软弱(来四15),面对有需要或在罪中的人,祂从来不用论断或定罪的态度。祂乃是温柔地挽回他们,绝不把重担压在他们肩上。祂对那位行淫被抓的妇女说:“我也不定妳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八11)若是真正出于主内肢体的行为,则必然像耶稣行在地上时会做的一样,因为主内肢体就是基督的身体。所以,当你要当面指正时,一定要用温柔的心,照着神的话语讲(彼前四1)。

以身作则
有一天,在我带领的小组中,有一位女士拿某位女士的行为,和另一位女士当面对质。她凭着爱心说实话,把问题摊开来,那位女士响应她,承认是她的责任,两人言归于好。听她们对话的过程,我注意到有件事满有趣,某位新加入的组员当场愣住了,最后我打断她们的对话,并问新组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她说:“我一直看着她们,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事。”
“没见过什么事?”我问。
“就是她生她的气,而且当面告诉她。然后她们竟然没有吵起来,只是讨论,然后现在没事了。我从没见过这种事。”新成员解释说,她第一次看到有人当面点出一个问题,而且居然没有发生令人不快的事。双方都很不一样,第一位妇女提出问题的方式是她没见过的,第二位妇女不带防卫心的反应方式,她也没见过。这位新组员还说她感受到一种陌生却怀着希望的感觉一一她希望未来她的人际关系不要再和以前一样了。她所见过的就是她知道的全部,而多年来她只见过那些模式。
如果我们不知道,也没见过,就做不出来,所以我们需要有人以身作则。使徒保罗和约翰都提到这方面的事,保罗说:“并且你们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领受真道就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甚至你们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帖前一67)。约翰则告诉我们,要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二6)。按神的设计,人是需要边看边学的,要看到别人做,然后才能将别人的榜样内化,自己才能照着做。
我们所看见的榜样,或好或坏,都会留下长远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圣经会强调不单要认自己的罪,也要认祖先的罪(尼九2)。我们必须先看到自己学了错误的示范,才会扬弃那错误的行为。目标是,以“效法基督”者的榜样来取代不良的示范,我们要从主内肢体的身上,看他是怎么做的,然后我们才会照着做。如同保罗所说,我们要效法那效法基督的人。祂的身子接续祂在地上的工作,让其他人学习仿效。

不一定要样样成功
我曾带领一群牧师到一个静谧的地方退修,当时有八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牧师一起聚集,要在那几天里互相打气并使用我所提供的材料。第一天晚上我要大家分享生命和服事的近况,以及他们希望这几天可以有什么收获。
我们围成一圈,轮流分享,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第一位牧师刚经历教会分裂,内情丑恶。第二位说婚姻出现严重的问题,第三位刚被一个长年合作无间的同工出卖,第四位诸事顺利,他想知道如何面对成功。第五位已经油尽灯枯了。然后是第六位分享,他所说的话我永生难忘。
他是这一群人中年纪最轻的,在所属宗派中是领袖之一,其他人的年纪都比较大,走上全职事奉相当长时间了,有些人的事工做的很大。在他心目中,每一个都是他应该效法的榜样。
轮到他分享时,我问他想要讲什么。
“这个嘛,”他说:“我不得不说我已经觉得好多了,大家都跟我一样面临很大的压力!”
大家哄堂大笑,因为大家都了解他想要说什么,由于他是最年轻的,所以本来有一种理想化的期待,以为个个都是老圣徒,什么都做到了,事业成功,心想事成。但同时每一个人都面临很大的挣扎,这点大出他意料之外。
结果不只出乎意外,而且还带给他不少安慰。这个年轻人发现,原来大家都跟他一样是平凡人,我们大多数人原先也抱着和他类似的想法,直到我们跟一群愿意坦诚的人在一起,才恍然大悟。他以为只有他一个人面临挣扎,结果发现别人一一甚至是成功人士一一也有挣扎,这点使他大得帮助,不但减轻了他的羞愧、惧怕和罪疚感,也给了他盼望,以及如何调适的榜样。他发现跟随基督不一定要样样成功,请听保罗怎么跟他的“小组”分享:
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所以得着我的或作所要我得的)
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腓三1214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下晓得,我们从前在亚细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林后一8
保罗诚实地说他并不是样样都做到了,他让别人看到他也会受伤,也会对人生绝望。在许多基督徒的圈子里,这种坦承可真是一种失落的艺术啊。当发现别人也有挣扎时,就会有美好的事情发生。
首先,他们比较不会觉得那么愧疚、羞耻,担心自己是不是出了问题。第二,他们会对一直想努力达到的标准,换一种比较准确的观点,很多标准是超人才达得到的。看看别人,想想自己,他们就会去修正那些标准,使它们更符合成长中的真实人性,成长过程必有挣扎,虽不是样样都达到标准,却会一一去面对和处理。第三,他们会获得希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他们发现透过别人经历的挣扎和见证,看到人的确可以奋发向上,人生的种种难题都是可以获得解决的。他们看到在这些不完美和挣扎中,仍然可以达到目标,如此他们便有了效法的榜样,知道如何越过眼前的障碍。
换言之,他们发现到大家都在同一条路上,虽然各有不同的挣扎,但有一点肯定是一样的:大家都有面临天人交战的时候。主内肢体对彼此最大的帮助莫过于此,就是知道在这条挣扎之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每个人都会遇到挣扎,无人得以幸免,因此没有人需要为不能样样达成而感到羞愧,事实上,挣扎是常见的。
门徒训练是一种互动关系
本章开头讲到个人医治的见证,我提到门徒训练的过程。很多人都知道受到某人的庇护、个别学习信心的基本要素,是多么有价值的一件事。
圣经有很多这类把时间投资在别人身上的例子,其价值不容小觑。坐在教会里聆听信心的教导是一回事,但接受属灵导师或培训者一对一的教导,学习有关神的事情,则是另一回事。在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中,教义的传递是个别的,跟实际生活连结的。你可以问问题,可以坦承罪行,可以向某人交代你所做的事,也可以把鼓励融入灵命学习的过程中,简言之,培养信心成了一种关系来往的过程,亦即个人的发展与信心与时俱进,在许多抱着自助式属灵观的圈子里,门徒培训已成了失落的艺术,被视为太过苛刻、死板、或太宗教化,人们之所以有这种看法,部分原因可能是几十年前某些福音派圈子里门徒训练的方式,仍为当今某些信徒领袖所不屑。就某方面来说,这些领袖是不想让别人和他们一样有那种不好的经验,但他们也常常阻断了好的经验。
审视一下自己的门徒训练吧一一无论是受训练或训练别人,并问自己,门徒训练是否可以不单是一种角色而已,我们要鼓励大家,把门徒训练当作每一个肢体的功能,每个人都有双向的功能,一个是归属于某个属灵导师或辅导的照顾之下,在过程中要对他们负责。另一个是为比较年轻或信主不久的人,提供属灵的指导和照顾。这两方面都很重要,都是主内肢体应当在每个人的生命中扮演的培育及发展的角色。
保罗说:“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祂国、得祂荣耀的神”(帖前二1112)。如果每个人都可以亲身经历这样的服事,然后再传给别人,那该有多美啊!
回归到最初的样式
本书各章都谈到成长过程如何进行,你读这本书一定会注意到,其实主内肢体的角色贯穿了每一项任务。圣经教导我们,因为基督已经将祂的恩赐放在每一个肢体里面,所以成长一定是发生在基督的身体里,拿发育中的儿童作比喻(新约常常拿儿童作比喻),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整个观念。新约中救赎的神学并不是在讲修复,并不是好像神在对我们说:“看起来你应该是不错的人选,修一修就可以升级了。就照你现在的样子,稍微清理一下,这里、那里再改良一点,然后就可以准备进入我的国度,获得永生了,”圣经可不是这么教导的。
救赎的神学讲的是完全的毁坏后,全部重新来过,而且要重生。诚如保罗所说,旧人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一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五17;加二20)。(别忘了,他说的是新的,不是“完全的”,可不是像有些人所教导的那样。)所以我们需要进入一个完全发展的过程,约翰说我们都像“小子”一样在学习,无论老少(约壹二1214),彼得用的字眼是,像才生的婴孩(彼前二2)。希伯来书也提到“婴孩”(来五13)。
灵命培育之路就是回归到创造时应有的样式,在神的创造中,我们本来是要生而为人类,然后长大成为完美或“完全”的人。但是人类堕落了,自此没有一个人长大后能成为“完全”的大人,因为我们都来自一个功能失调的大家庭:人类。我们都“未中红心”,此乃圣经对罪的定义。所以神要把旧的除去,让我们重新开始。这次我们要在新的大家庭中经过重生、重新长大,这个大家庭就是神的家,基督的身体。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要得回第一次所遗失的东西。在这个家中看得到抚育、榜样、真理、爱心,负责任、发挥才干等等,都是婴儿长大成熟而臻至完全所需要的。成圣的过程就是品格的培育,而且必定要在家庭的背景下分别为圣。所以,在这个新的大家庭,亦即神的家、祂的身体中,灵命培育发展的过程跟圣经所描述的身体发展过程是一样的。
箴言十三章20节说:“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常常跟好的人在一起,也会成为好的人。神的模式是生命带出生命,就像祂向人吹气,就像神的生命从这个人传给那个人,灵命与个人成长也是这样。一个带出一个,然后再传给下一个,这也是发生在基督的身体之中。
希伯来书十章24节告诉我们:“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你一定要在能让你成长的身体内,你一定要好好设计,让你牧养的羊群也能在身体里成长。你若如此去行,就是按神的心意使人成长,而你所遵照的就是上帝的A计划。

成长者的小秘诀:
  • 省察你对A计划的感受,看看你对于神使用人来完成祂在你生命中的工作,或你想要祂为你做的工作是否觉得没关系。看看你是否对于祂使用人来参与你的生命存有任何偏见。
  • 看看你是否跟上帝的A计划隔绝了,是否把祂供应你的线路切断了呢?
  • 在你的生命中,主内肢体提供了哪些要素?请从以下项目勾选:连结关系、训练和架构、问责制、恩典与宽恕、支持与强化、一对一的指导、忧伤、以身作则、医治、当面指正。
  • 你是否曾透过深交的友谊,体会到原来受苦和不完美是普遍性的。
  • 想想看你是否接受过门徒训练,或者你需要接受门徒训练吗?
  • 请确定方向,把灵命成长视为在新的家庭中(亦即神的大家庭)重新来过、再次成长。请你找一个能够提供这些要素的团体。

辅导者的小秘诀:
  • 省察自己的神学观,看看在你的教导中或当你分享神为人预备的美善事物时,基督的身体占了多大的份量。如果你并没有像圣经那样把基督的身体置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请你为那些看法悔改并修正。
  • 教导人了解与主内弟兄姊妹连结的重要性。
  • 按照以下要素逐一省察,看看在你的服事或小组中有没有这些成长元素:连结关系、训练和架构、问责制、恩典与宽恕、支持与强化、一对一的指导、忧伤、以身作则、医治、当面指正。缺哪样就要补哪样。
  • 在你所推动的主内肢体生活中,要让受苦和不完美成为一种共同的文化和经验。要把完美主义和“每次都得胜”视为使人无法诚实面对自己、面对神和别人的障碍。你可以用圣经的方式当面指出错误来。
  • 提供合适门徒训练环境。
  • 教导人朝以下方向迈进:(1)重生就是新的开始,(2)成圣的过程就是在新的大家庭中重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分享全球最佳教牧实践和资源(筹备阶段)|联系我们|诚聘版主|关于我们

手机版|尼希米工程|以斯拉·释经讲道网|世界华福中心|宣能集·宣教资源中心|联合差传UMOT|福音TV|最新帖子|尼希米·全球教会事工论坛——分享全球最佳教牧实践和资源(筹备阶段)   

GMT+8, 2024-5-11 05:32 , Processed in 0.0930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12-2023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 4:2-3)

回顶部